中考现代文阅读分层进阶攻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资源简介:
约8630字。
中考现代文阅读分层进阶攻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导读
为了区分方便,我们暂将说明文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下简称“非连”)划归实用性阅读文类。说明文,是按其文体划归实用性阅读;非连,往往围绕一定主题,组合不同文体、不同呈现方式的材料,因其考查侧重实际运用(文本和生活密切相关,考查指向通常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划归实用性阅读——在部分考卷中,这两类阅读又统称“非文学文本”。实用性交流,这里具体挡这部分阅读考题中的情境交际、微写作题目,它融在每一类、每一篇文本的阅读当中,赋分较高,需要掌握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下分说明文与非连两类分别梳理。
说明文阅读原理
说明文阅读考点解读与应对策略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以介绍客观知识或信息为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六个学习任务群列举的阅读文类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的阅读文类之一。本文通过对江苏、天津、山东、湖南、湖北、吉林、贵州、四川等13省25份中考试卷的梳理与分析,阐述中考实用性阅读常考的文体类型、题型、知识点与阅读能力,以及说明文阅读应掌握的应对策略。
一、说明文类型及常考文体分析与预测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说明文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从说明内容的纯粹性角度划分,有普通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普散文与科学新闻等。普通说明文全文内容都是介绍说明对象的客观知识或信息,如辽宁大连卷的《蚕》;文艺性说明文指在介绍说明对象的客观知识或信息时,穿插其形象之美的描写,是说明文与状物散文的交叉文体,平时所说的生动说明大多指说明文中夹杂的景物形态美的描写,如布丰的《松鼠》;科普散文(有教科书称之为科学小品文),指用叙事散文的形式介绍说明对象的客观知识或信息.是叙事散文与说明文的交叉综合文体,如法布尔的《蝉》、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科学新闻指介绍最新科学技术、科学发明等的新闻报道,是新闻与说明文的交叉综合文体,如贵州黔西南卷的《清华大学研发微小型管道机器人》。梳理全国各地试卷可以发现,中考最常考的是普通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以及科学新闻。
从说明对象看,有事物说明文、程序说明文、科技说明文、艺术说明文、文化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等。目前中考考查最多的是科技说明文,25份中考试卷中有15份试卷都是考查这一类型,占60%;其次是艺术与文化说明文(3份,占12%)、事理说明文(4份,占16%)与传统的事物说明文(3份,占12%)。可以预测,未来仍会以科技说明文为主。
二、说明文阅读素养及考查知识点、题型解读
说明文的阅读素养可以从阅读的文本对象与阅读主体的理解程度两个方面梳理:
其一,从阅读的文本对象看,指能够从文本中读出什么。除语言符号层外,说明文主要由信息层、文化层与艺术层三个基本层级构成,其阅读就要读出这三个层级的内容。信息层是指说明文介绍的说明对象的客观知识或信息,这是文本的显性内容,研究文本“说什么”;文化层是指隐藏在说明文呈现的科学知识背后的科学思维或科学精神,研究“为什么”会进行科学探索并形成说明文,这是文本的隐性内容;艺术层是指文本如何介绍说明对象的客观知识与信息,即言语智慧,这是文本的建构奥妙,研究文本“怎么说”,具体包括选材与结构技巧、文本结构技巧、说明策略与艺术、说明语言特征等。
从目前初中课文与25份中考试卷看,说明文阅读的教学与考查主要集中于信息层与艺术层内容,文化层则是空白。信息层的内容是考查重点,25份试卷涉及这一层级,甚至山东临沂、湖南常德、广西柳州、贵州黔东南与黔西南、四川南充、新温等考区考查的基本都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