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59
- 资源简介:
约7070字。
课题
4.《窦娥冤》 课 型 新授课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戏曲知识特别是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文化背景的缺失。有必要在前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观”中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戏剧的异同;在“研”中深入探究“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带来的“恐惧与怜悯”;在“思”中丰富人生阅历,激发我们内心的良知与悲悯;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体会到悲剧崇高与悲壮的美学价值。
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是高中必修课程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所选作品《窦娥冤》是经典之作。其元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统编版教材在掌握“戏剧基本知识”“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戏剧语言”等原有戏剧教学公认的要求之上,特别提及学习该单元时要“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的要求。
设计理念 在掌握“戏剧基本知识”和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初读课文分析戏剧情节,深入阅读文本,分析该折戏中存在哪些矛盾冲突,鉴赏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分析讨论: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思考不同结局所体现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节选部分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 PPT、教学设计。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梦华录》导入
刘亦菲主演的《梦华录》改编自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二、文体知识
了解戏曲、元曲、元杂剧
(一)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是以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戏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 台词等。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