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7560字。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能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金陵之景。
2、通过分析关键字词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3、能从词史文化角度,通过花间词作的对比阅读了解本词“千古绝唱”的内涵。
4、体悟王安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梳理赏析怀古词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无不引起词人们的思古之幽情。在众多怀古诗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金陵,其中有一首被称为“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怀古词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感受一下它的文化魅力。
二、学习提示
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反复诵读,说说这种“意趣”是什么。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因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谥文,故又称“王文公”。仁宗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的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因保守派的反对,变法遇到阻碍。司马光执政后尽废新法(置将法除外),王安石忧愤去世。列宁称其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张文章“以适用为本”“有补于世”。其散文逻辑严谨,析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后世尊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善于说理,精于修辞,俊健峭拔,偶有情韵深婉、清新明丽之作。其词不多,但风格高俊,“一洗五代旧习”。
主要作品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散文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桂枝香•金陵怀古》等。有《临川先生文集》等存世。
四、创作背景
此词是王安石出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时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第一次出知江宁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