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13 21:49: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60字。

  江西省抚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些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待到秦汉之际的“隶变”和后来发展出的楷书、行书等,汉字更加线条化、符号化,书写更加便捷。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不断接纳新事物,守正又创新。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出现大量术语,对此,汉字创制了许多新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新鲜事物,并内化为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秦朝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只有深入挖掘汉字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编自霍志刚《汉字: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材料二:
  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揭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基本同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了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有三大自源文字体系,汉字因为保存古典文献最多而成为其中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
  B.汉字从以象形字为主到以形声字为主的演变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C.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这些文化价值,古为今用,有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
  D.汉字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人们只有通过对古文字的正确解读才能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就可能像有的文字体系一样走向消亡,进而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B.古人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椅”“凳”等字也随之产生,这说明汉字具有包容性。
  C.人们在河南舞阳贾湖、安徽蚌埠双墩等考古遗址上发现了很多原始文字,这些原始文字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有力证据。
  D.“人”和“戈”组成“伐”,“田”与“力”组成“男”,“戍”是“人”侧有“戈”……由此可知汉字字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材料一论述了汉字和中华文明的关系,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纵观古今汉字,体式多样,形态各异,但方块是其绵延千年的根本特性。正如语言学家所说:“方形之内,乃对称平衡意识最佳的培育土壤和表现天地。”
  B.汉字在漫长的积淀、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规范的文字体系,传播深远,与其他文字相互交融,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了覆盖多国的“汉字文化圈”。
  C.汉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文”的阶段和“字”的阶段。“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其形成的多是独体字;“字”的造字方法是组合,其形成的是合体字。
  D.文字学家指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持续稳定且历久弥新的自源文字符号系统,这一特点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完整保存和持续传承。”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最初以象形文字为主,这些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B.从“日”“田”来看,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具有从不规则的块状逐渐转向正方形的特点。
  C.从原始刻划符号到今天的方块字,汉字演变的各阶段持续而稳定,使字形和内涵一脉相承。
  D.从整体看,汉字逐渐从描摹事物形状向线条化、符号化转变,书写更加便捷,注重简洁实用。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汉字在中华文明创新性方面的表现。(6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保卫樱桃
  裘山山
  樱桃小学学生从没有吃过学校的樱桃。因为每年樱桃成熟的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就会翻过学校墙头,一夜之间就将五棵树上的樱桃一掠而光。
  一年又一年,渐渐地,学校不再枉费心机地等待樱桃成熟了。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说:“全当这些樱桃树是不结果的。我们学校是以升学率高著称的,不能让区区樱桃影响了教学。”
  事情的变化,是在新校长上任之后。
  新校长很年轻,而且,是个女的。年轻的女校长是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在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