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0 15:47: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50字。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宇宙的熵在升高,有序度在降低。可是低熵体不一样,低熵体的熵还在降低。有序度还在上升,像漆黑海面上升起的磷火,这就是意义,最高层的意义。要维持这种意义,低熵体就必须存在和延续。”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关于超高级文明生物“歌者”的一段描述。“歌者”将人类以及三体文明等其他文明称为“低熵体”,生命若要维持,就要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熵降低,走向有序。这个设定的确有根有据,薛定谔振聋发聩的论述——“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进程”,便说明了这个道理。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彭罗斯曾提出“太阳给地球提供‘低的熵’,人类生活以及大自然消耗低熵能量后再回馈给太阳‘高的熵’”。既然熵总是趋于最大值,那么人类的生老病死就是一个自然规律,是走向熵增的道路。
  “熵”,已然横跨多个领域,成为科普作品、文艺作品甚至是心灵鸡汤的高频词。在科学研究中,起源于物理学的“熵”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熵”是什么呢?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随后,熵被用来进行热力学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解释。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香农提出了“信息熵”,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
  拿扑克牌来说,一副扑克牌有五十四张牌,就具有五十四张牌的信息,抽牌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最开始,我们对下一张牌的信息一无所知,信息为零,信息熵最大。随着不断抽牌,信息熵逐渐减小。最后只剩一张牌的时候,看看手里的五十三张牌,就可以确定最后一张牌的信息了,此时信息熵为零。这就是信息熵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变化形式。
  在量子层面,科学家们用“纠缠熵”来描述对事件的“无知”程度。纠缠熵被应用来研究黑洞辐射过程。黑洞一般被认为是连光都能吸收的天体,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逃逸出来。1973年,霍金预言黑洞会产生黑体辐射,称为“霍金辐射”。霍金辐射说明黑洞会释放出信息(热辐射),这一行为导致信息不守恒了,此即“黑洞信息佯谬”。1993年,霍金的学生佩奇计算了黑洞的纠缠熵,曲线像一个倒V字,这就是著名的“佩奇曲线”。佩奇曲线成功地描述了黑洞辐射过程的纠缠熵变化。
  如今,人们对熵理论的认识仍然在不断深入,已经深入到物质最微观的层次和黑洞。甚至深入到时空的研究了。熵与最微观层次之间的联系表明,不同学科的多个系统中的模式和结构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则,熵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基本描述。这种扩展的理解可以帮助指导研究人员加深对原子核结构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更广泛的科学背景中的作用的理解。
  熵的研究,处于当今众多学科研究工作的前沿,必将进一步促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进一步理解,是人类理解宇宙奥秘的一座桥梁!
  (摘编自寇维 陈旭荣《从宇宙星辰到微观世界,说说无所不在的“熵”》)
  材料二:
  为什么热量总是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为什么凋落的树叶不会重回枝头,枯萎的花朵不会重新绽放?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生老病死是走向熵增的道路,在这一自然规律下,人类可以通过科学用脑,挖掘潜能实现“减熵”。
  B. “熵”起源于物理学,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被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甚至高频出现在科普作品、文艺作品甚至是心灵鸡汤中。
  C. 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信息熵也会随着人们对事物了解的越全面而不断增加。
  D. 人类活动不论是大脑思考还是进行体育锻炼,都遵循“熵增加原理”,从事的活动越高级,大脑中的“熵”产生的就越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三体》中“歌者”对文明的设定中融入了熵理论,认为生命的维持就是不断“减熵”的过程。
  B. 有关熵的研究经历了多方面的演化,将深入到物质最微观的层次和黑洞,这些演化与实践将促进我们对未知的探索。
  C. 当物体运动消耗能量时,一些微妙的平衡将会被打破,这会使整个系统更加混乱。
  D. “熵增加原理”有很强的适用性,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都会遵循这一定律。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帮助大脑“减熵”的一项是(   )
  A. 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根据材料,下列对佩奇曲线解读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始还没有辐射时,纠缠熵为零,结束时没有黑洞,纠缠熵为最大值。
  B. 当黑洞释放辐射时,黑洞和辐射在量子力学上是有联系的,联系的总量叫纠缠熵。
  C. 如果信息从黑洞中逃逸,纠缠熵就应遵循佩奇曲线。
  D. 根据霍金的计算,熵会一直增长到黑洞死亡。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人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维持生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熵就越大,信息熵也会随着人们对事物了解的越全面而不断增加”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最开始,我们对下一张牌的信息一无所知,信息为零,信息熵最大。随着不断抽牌,信息熵逐渐减小”可知,知道的信息越全面,信息熵越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有关熵的研究经历了多方面的演化,将深入到物
  (二)现代文阅读II(17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娘亲
  羊倌
  莫团长背着葡萄走进侯五叔家时,五婶一眼就看出这孩子不舒服。五婶摸摸葡萄的额头,吓得叫起来:“这孩子头烫得跟火烧的一样,得赶紧治。”五婶走东家串西家找齐了草药,洗净了在瓦罐里煮。葡萄迷迷糊糊地被五婶灌了半碗,又昏昏沉沉地倒在床上睡。五婶拉过破烂被子给他盖上发汗,见葡萄直打哆嗦,又找来几件衣裳搭在上面,葡萄还是打哆嗦。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衣物给他盖了,五婶急得团团转,突然灵机一动,心想自己不就是一团火吗?五婶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