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90
- 资源简介:
约3440字。
2 烛之武退秦师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 领会文中体现的人物特点。关注烛之武退秦师前后发生的事,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
文化传承与理解 思考历史叙述中透露出的思想观念,理解文中所说的“礼”,深入认识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并思考其当今价值。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赏析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并思考其当今价值。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它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九月,秦、晋两个大国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以及他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学情分析
学生课前自学,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文章。
导入新课
1. 课堂导入
《论语》子路篇中说 “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如魏征劝谏唐太宗、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名臣,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为国努力的谋士——烛之武。
知人论世
1.请学生读注释1,了解《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2.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度形成分别以晋、楚为首的两大阵营。“千乘之国”郑国遭遇秦、晋两强夹攻。郑国被围攻的原因是“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无礼于晋”——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出亡至郑国,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贰于楚”——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