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把握课文字词;
2、抓住别里科夫身上的特征,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4.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打破自己生活中的套子。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探究小说主题。
2.难点: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完成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希望破茧成蝶,不断进取,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抱负,但在契科夫笔下的这个人却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不愿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来看看“装在套子里的人”具有怎样的特征。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三、检查预习(务实基础,我们争取做到最好!)
1.读准下列字词
规矩 陶冶 辖制 怔住 憎恶 战战兢兢 撮合
怂恿 游说 衙门 谗言 安然无恙 吃荤 周济 讥诮
2、注意下列词语的释义
战战兢兢:形容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周 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资上的帮助。
怂 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