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雷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06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窦娥冤》《雷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为戏剧单元,选取了三部戏剧名作的片段,学习任务主要指向文学性阅读与表达。对应着“良知与悲悯”的人文主题,《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篇课文均通过经典片段展现了主人公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单元导语中亦提及,学习本单元要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戏剧这一文学体裁,但由于戏剧本身可读性极强,学生表演欲也相对高涨,认识戏剧基本特征、赏析艺术手法等学习目标都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一达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个较难突破的难点——对“悲剧意蕴”的理解。
何为“悲剧意蕴”?朱光潜先生认为:“对悲剧说来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由此可以概括悲剧意蕴所包括的两个层次:首先是对悲哀人生的深切体验和无尽的悲悯情怀,即现实的“苦难意识”或“人生悲剧感”,这是构成悲剧的浅层意蕴;而人在面对悲剧时所展现出的蹈死不顾的抗争精神,表现出的崇高人格之美和执着追求、勇敢捍卫尊严的人格意识,则是悲剧意识的核心精神,即悲剧的深层意蕴。然而,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超出了大部分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探究的过程往往不得其宗。
《窦娥冤》和《雷雨》这两篇以女性为主角的课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由浅入深地引导高一下的学生理解“悲剧意蕴”这一核心内容。那么,之所以选取窦娥和鲁侍萍这两位女性,是她们身上的悲剧性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又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转变。这一鲜明的共通之处可以成为有力抓手,推动学生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阅读鉴赏、编排演出等活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2、 如何理解 “悲剧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