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46
- 资源简介:
约7710字。
读懂作家笔下那些虚诞--《祝福》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小说中的语言,体味本文讽刺性的语言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探讨人物、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叙事方式、结构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看到作品背后鲁迅对社会问题大胆批判、推动变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以正确的立场、理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分析鉴别作家笔下虚诞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预习任务】
1.识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2.知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入作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虽然中国的帝制政权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这些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套在人民,尤其是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
3.晓常识
①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②祝福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