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4220字。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对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运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以通读、交流和专讨论为主。
《鸿门宴》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鸿门宴》作为一篇史传文应侧重关注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并引导学生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且《鸿门宴》为自读课文,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党运用到自读课文的自读与自学中去。
二、学情分析(面向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也颇感兴趣。但是学生对于史传文学作品的认识仍有欠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古代汉语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文本分析的顺利开展。另外,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时也要深入品味文本,带领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灵魂的感染和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梳理概括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2. 能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 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学习司马迁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化解读,提升辩证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赏析《史记》对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 难点: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质疑,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化解读。
五、教学环境
1.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阵营,两个小组之间相互辩论,形成和谐而积极的讨论环境,能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2. 教室里有一台联网电脑,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查询更多的学习资源;有一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一台高清激光投影机,能够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3. 利用 PPT 课件和教学视频引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班级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4. 利用 PPT 课件展开课堂教学、呈现关键信息、展示多种媒体素材等。但是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照搬 PPT 课件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以达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问题一:如果你穿越到项羽身上,年少时,你是会好好读书还是会好好学习剑术呢?
【明确】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项羽年少时既没有选择好好读书认字,也没有选择好好学剑术,他想要学的是“万人敌”。(同学朗读“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 问题二:假如你穿越到项羽身上,在26岁的时候,你会放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