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教学指南
1.通过积累、梳理、整合等语言实践活动,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提高在具体语境中有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
2.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通过课文所营造的审美意境强化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3.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掌握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4.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一、导入
1999年,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的名字高居榜首。而此时马克思去世已经100多年,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知识回顾
人物简介:马克思,德国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作者简介: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