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890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第11课 教学设计
第11课 《谏逐客书》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教学素养
三、作者背景常识
四、鉴赏活动
五、文本研读
第11课 《谏逐客书》
一、素养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句式。
2.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
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教学素养
两篇文章一为奏疏,一为家信,都是写给特定对象、有特定目的的文章。《谏逐客书》雄辩滔滔,以理服人,反映了一位政治家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与妻书》申明理想,以情动人,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深入体会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三、作者背景常识
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被秦王嬴政任为客卿。秦王嬴政十年《谏逐客书》反对驱逐客卿,为秦王嬴政所采纳。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尊秦王嬴政为皇帝,被任为丞相。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并完善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工作。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
[情境活动]
李斯作为秦国的丞相,请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他在经济改革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秦半两)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发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书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四、鉴赏活动
(一)文意理解
(第1层)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