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26
- 资源简介:
约2600字。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难点: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象棋吗?(多媒体出示棋盘的图片)我们会发现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常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下棋比况历史上的“楚汉战争”。“楚”代表的是项羽,“汉”代表的是刘邦。我们了解历史知道:刘邦是属于一个贪财好色之人,而项羽是一个骁勇善战之人,按理说楚汉战争应该是项羽取得胜利称帝,但是结局却是项羽失败,自刎乌江,刘邦称帝。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先生笔下的《史记》,去深入了解一下刘邦和项羽两个历史人物,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史实。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受宫刑,但他没有自我放弃,后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2)《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