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350字。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
【预学任务】
1.研读《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梳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2.对比两篇课文相关语句,概括两者历史叙述的异同和效果。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评价,探讨史家的价值追求。
【学习任务】
任务一:于背景形势处生疑
1.比较《春秋》《左传》中对秦晋围郑事件的表述及其用意。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晋人、秦人围郑。(《春秋•鲁僖公三十年》)
明确:繁简不同。《春秋》极简洁地记载了事件,《左传》开篇增加了分地驻扎这一细节。分地驻军,两支军队在空间上产生了距离,为文章后续烛之武利用分地驻军成功劝说秦伯退兵保郑提供了背景。
2.根据课文填空并对比其用意。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鸿门宴》)
是时,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汉书•高帝纪》)
明确:“在新丰鸿门”“在霸上”。《鸿门宴》除了对比兵力外,还叙写了分地驻扎的细节,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两支军队分地驻军,才有“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才会有曹无伤告密,才有项伯夜告刘邦,也才有后来鸿门宴饮。而《汉书》的叙述在对比兵力之后,即下断语“力不敌”,直露而简单。
任务二:于顺序排位处生疑
顺序排位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悖常排序是史传文学常用的笔法,暗含特殊的含义。它既是人物自身的行动需要,又是史家叙述的特殊安排。
1.根据《鸿门宴》的描写,画出“鸿门宴座位图”,并依据以下两则材料推断座中各位人物的尊卑顺序,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史记•孝文本纪》(点校本)注释“集解引如淳曰”]
②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祭,太祖之位东向。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八“东向坐”条)
明确:依据座位推断尊卑顺序: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沛公作为与项王合力攻秦的主将,又是赴宴的客人,身份被看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鸿门宴座位有违古人座位的尊卑礼仪,恰恰将宴前剑拔弩张的氛围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写得恰到好处;这也是司马迁章法考究之处,表现了项羽的自负和刘邦的委曲求全。
2.比较同单元内顺序排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