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课堂实录4
- 资源简介:
约4490字。
全国青教赛《窦娥冤》无生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说文解字“冤”“娥”“窦”;品味戏剧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冤》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矛盾冲突体会窦娥身上的悲剧意蕴;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元杂剧的独特之处;设计“水牌”形式的宣传海报。
教学思路
预习任务:找到一个“独”字,设定身份
任务一:扣住一个“冤”字,解读冤情
任务二:抓住一个“娥”字,分析人物
任务三:借用一个“窦”字,可见觉醒
课后任务:回归一个“剧”字,设计水牌
悲哉窦娥,美哉觉醒
——从《窦娥冤》中探寻元杂剧中的现实意义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的二号选手,我抽到的是七号题,下面开始我的教学展示。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有一个预习任务,想让大家思考:元杂剧和唐诗宋词相比,它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身边的这位同学,你先说。你说的是,唐诗宋词是通过文字来传播的,而元杂曲是按照舞台形式来呈现的。不错,那老师想听到提炼的一句话,是什么?
传播方式不同。
很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受众不同,这个点儿很好。唐诗宋词的受众,更多的是以男性为主的知识分子,而元杂曲的受众,不受教育的限制,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更多的是女性观众的介入。
很好,我想问问大家,唐诗宋词为什么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到了元代的时候,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新的形式呢?我们的历史课代表举手了,你说一说。
你记得初中历史中说过,元代疆域的变化,使得各民族之间出现了交流。很好。还说到了一个点儿,原来的受众,是知识分子。但是因为元朝怎么了?没有科举制,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民间艺人组成“书会”,这个点也不错。还有人要补充吗?好,你来补充。
他说,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可能对汉语的掌握能力稍微弱一点,他们更希望用一种表演的形式,而且那个时候的经济繁荣。
不错,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窦娥冤》,大家请欣赏戏剧。
我看到了学生有很多的表情包,大家觉得好想快放,觉得这个声音好悠长。好,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窦娥冤》。
就像刚刚学生们所说的一个点儿,什么点儿呢?他说到了,元朝很多的才子没有科举,他们通过剧本,来表现真实的生活。所以,我们的关汉卿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塑造了窦娥冤。
我记得今天上课之前,也让大家看了一篇《美的奥秘》,关于悲剧的。它说,悲剧的三重含义分别是冲突、反抗以及毁灭。
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特定的人物身份。我们的身份是元代观众。
(师板书:身份设定:元代观众)
哦,穿越了。我们从元代观众的视角来欣赏《窦娥冤》,探寻元杂剧中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