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3140字。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本词,在品读中感受词韵。
2.从镜头语言角度出发,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本词描绘的阔达高远的山河图景,从“叹”字入手,感悟并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和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镜头语言角度出发,运用合作探究方式,欣赏本词阔达高远的山河图景,从“叹”字入手,感悟并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和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词是一首怀古词,古来写金陵的诗词之多,当然有一个人也与金陵有着不解之缘,那就是王安石。
二、了解一个人
学生活动:快问快答
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答司马谏议书》以及通过开展辩论赛深入了解了王安石其人。今天我们利用快问快答的方式回顾一下王安石其人及其作品。
王安石字( 介甫 ),号( 半山 )。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政治 )家、( 思想 )家、( 改革 )家、( 文学 )家。
在诗词创作上,他是( 北宋四大 )诗人之一,其余包括(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
在散文创作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余包括唐代( 韩愈 、 柳宗元 ) 和宋代 (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我们学过王安石的作品有:《泊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答司马谏议书》。
宋代杨湜评价本词为金陵怀古之绝唱,让我们置身词境之中,感受王安石在文学中的情怀。
三、吟诵一首词
古来诗词七分读,三分品,朗读是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诗词的途径之一。
聆听范读:学生认真聆听范读,整体感知其中的情感。
解读题目:
①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
③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引入背景: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自由朗读:学生带着词作背景,自由朗读。
全班齐读(配乐):全班齐读,教师纠正字音。
问1:之前同学们已经背诵过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