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480字。
江西省九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
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如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点,2023年夏季次之。
更需注意的是,2023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2024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
②
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其他地方的高温同样来得更早更强,这几乎波及到北半球所有地区。
今年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
③
极端高温频发,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是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大气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
④
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很明显地构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的报告,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氢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不同程度地持续擎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全球将普遍见证高温40℃的夏天。
(摘编自魏科《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
材料二:
2021年以来,中美两国通过气候特使渠道恢复对话交流,相继签署了3份达成共识的文件。2024年1月,双方正式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已远超“高温天气”的标准,表明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B. 2023年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相较于工业化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目前暂未出现下降态势。
C. 自2021年起,中美两国在与气候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同时两国之间在各个方面也存在着竞争。
D. 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和极端高温天气到来的时间逐年提前,可见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判断标准。
B. 由目前情况推测,如果不加强干预,未来数十年,40℃以上 极端高温天气将会在全球普遍出现。
C. 从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言可知,我国反对气候治理方面的功利主义与零和博弈思维。
D. 材料二提出,美国应切实承担责任与义务,与中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3. 下列行为,符合材料二中的“大国担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持续调整政策,控制可再生能源设备成本,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B. 中国积极参与多个地区的和平斡旋,为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努力。
C. 中国投身于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
D. 中国着力搭建文明互鉴桥梁,促进不同文明实现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4. 请为材料一的四个部分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5. 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怎样从政策和行动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离不开美国的示范效应和中国的巨大贡献”错,材料二原文“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应归功于中国政策的导向和科技的创新”并不能看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有“美国的示范效应”的作用,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火镰
李锐
①插队的时候,知青和农民一样出工,一天三晌,从天亮干到天黑。天刚亮干到九点左右,回村吃饭,叫早晌。吃完早饭,接着再干,干到午后一两点,再回村吃饭,这叫午晌。午饭之后再下地,干到天黑回村,叫晚晌。每晌的中间要小憩片刻,叫歇晌。歇晌就是男人扎堆抽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