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39
- 资源简介:
约3740字。
统编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电影版和话剧版《雷雨》的视频片段,完成观剧任务,明确潜台词的概念,初步认识潜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挖掘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揣摩其中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特点,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本课学习所得,开展拟写富含潜台词的戏剧台词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
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单:
1.要求学生课前各自研读作品,找出意蕴特别丰富的台词,解读这些台词背后的真正含义和深层含义,探究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将思考的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加以记录。
2.各自反复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台词旁批注语调、语速、节奏、快慢等朗读要点,将自己对戏剧台词内涵的理解,以及由此挖掘出的人物形象特点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完成观剧任务
组织学生观看CCTV11空中剧院明星版话剧《雷雨》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雷雨》中涉及本课情节的视频片段,初步认识潜台词。
1.观剧前布置学习任务:
任务一:课前熟悉课文,带着“前理解”去观剧,找出电影版、话剧版与课本选录内容在台词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后不难发现,电影版、话剧版较之课文选录内容在台词上都有所删减,尤其是电影版,删减的部分相对更多。
任务二:思考是不是所有删掉的部分都没有价值?请以删掉的一句台词为例,谈谈这句台词的意义。
2.观剧后交流心得体会:
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中人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雷雨》中的语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剧作家塑造舞台形象,主要依靠剧中人的语言和动作,而不能像小说家那样可以利用叙述人身份加以说明,可见,语言对于戏剧中的人物性格表现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删减原剧作台词要非常慎重。
即使是看似可有可无、寥寥数语的戏剧台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