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27
- 资源简介:
约2520字。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主备人:
窦娥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熟悉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知识,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2.了解《窦娥冤》的情节脉络,把握戏曲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板书)
二、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关汉卿,熟悉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知识,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2.了解《窦娥冤》的情节脉络,把握戏曲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重/难点)
三、 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1、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
2、提问检测
四、自学指导一( 5分钟)
学习《导学案》50页“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的本课相关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自学指导二(10分钟)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窦娥冤”她有何冤?简述故事梗概。
2.概括楔子与前三折的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自学指导三(5分钟)
以窦娥为中心,都发生了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元杂剧: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自学指导二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楔 子:三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
留下孤女,蔡婆收媳。
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二张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