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0 10:33: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890字。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其现实意义。
  3.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4.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1.核心素养落实
  [文本联读] 比较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说这三篇课文在论述道理时表现出哪些相似的特点,又各自有哪些独特的言说风格。
  [读写联动] 你对“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具体材料进行阐释,250字左右。
  2.吟诵国学经典
  [文化常识] 士、八佾、致知、格物、庶人、乡党
  [国学经典]
  ①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②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⑤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3.必会学考对接
  倒装句式的翻译
  一、文意理解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气助词,表肯定)。”(《学而》)
  2.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在早晨)闻道(仁义之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向……看齐,与……一样)焉(代词,他),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里仁》)
  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强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把……作为)己任(责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停下来),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下)一篑,进(前进),吾往(前进)也。”(《子罕》)
  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疑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约束自我)复礼(先王之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称许)仁焉。为仁由(靠)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资质愚钝),请事(实践,从事)斯语矣。”(《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实践)之者乎?”子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