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25
- 资源简介:
约9050字。
6.2《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读鲁迅?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
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思考,不是书斋中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带有痛切感触的、从生命体验中总结的人生智慧。
读鲁迅,可以提供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和方法。我们既要读孔子、孟子,读古代史、现代史,也要读点鲁迅,知识结构才比较全面,思想方法才比较辩证。读鲁迅,还可以带给我们对于自身所处文化的真切体验,克服在文化问题上“民粹式”“愤青式”的粗糙思维。鲁迅对文化的批判性认知,是基于对人性的深透了解、对自身思想的不断“自剖”。他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腐众,他的思维是辩证而尖刻的,是“不合群”也“不合作”的,能让人警醒,换一个角度去打量我们所熟悉的世界。
在网络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会让思维碎片化、平面化;过度强调娱乐消费的流俗文化,又使人们的精神趋于粗鄙。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往往都是活在“同温层”,活在朋友圈,见不得不同的意见,也拒绝不同的信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其实很封闭、狭隘、夜郎自大——这些鲁迅都批判过。所以,鲁迅那种批判性的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庸常和习惯,突破“同温层”阅读,用超越的眼光看世界,使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这是有助于拯救“文化滑坡”的。
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我们读鲁迅,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批判意识,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之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获取人生的动力。
(摘编自鲁迅诞辰140周年访谈《温儒敏: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
材料二:
东方历史评论(以下简称“东”):最近关于鲁迅您在思考什么?
钱理群(以下简称“钱”):近年来我对鲁迅的研究不是太多,更关注的是鲁迅的当代意义,更具体的是在青少年中讲鲁迅,引导青少年读鲁迅。
东:那您觉得鲁迅对于此刻,21世纪初期,最迫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钱:鲁迅对于现代中国是一种当下的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称鲁迅为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第一人”,不仅因为他知识结构全面,更因为他的思想方法辩证。
B.阅读并学习鲁迅,虽是“思想爬坡”,但有助于避免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惯性化,使思想不至于庸俗浅薄。
C.鲁迅的作品很早就被选入语文教材且读者众多,茅盾和瞿秋白也因此感叹鲁迅作品的深邃,认为当时无人可及。
D.三则材料都谈及引导青年人阅读鲁迅的重要意义,材料一、二偏重于思想性方面,材料三则偏重于艺术性方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就能克服在文化问题上的粗糙思维,找到打量世界的新角度。
B.钱理群把鲁迅比作莎士比亚、泰戈尔等,是因为鲁迅和他们一样,能为后世提供丰富的认识资源。
C.从钱理群到中学开选修课的实践经验来看,鲁迅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应被合理利用而不是被“赶走”。
D.鲁迅作品中有对人性的洞察,有对世界和自我的剖析,因而显现出思想的“深”和灵魂的“真”。
3.下列鲁迅的名言名句中,不能体现其“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的批判性思想的一项是( )
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摩罗诗力说》)
B.从来如此,就对么?(《狂人日记》)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D.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一夜芳邻
说来也是一桩人生幸事,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与蜚声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
来到哈沃斯已是暮色微茫了。我投宿的小客栈与教堂隔着一条小道,特辟的西窗斜对着三姊妹的故居(现为勃朗特纪念馆),抬起头来便能望见对面的灯光。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从中竟升起了卓绝千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