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同步练习20
- 资源简介:
约5630字。
7.1《短歌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下列对课内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构思奇特,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诗中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
B.《短歌行》以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转折,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C.《归园田居》中,诗人善于捕捉乡村生活的常见景象,工笔细描,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淡淡几笔便让平常之物充满生机和意趣,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图景。
D.《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2.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起,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
B.诗人善用比喻修辞,如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C.诗人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表达了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
D.全诗充满感叹时光易逝的消极情绪,包含着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3.下列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中的话,诗人用“山”“海”来比喻自己远大的志向,表达了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C.《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羁鸟”“池鱼”两句来比喻自己,表达了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愿望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D.《归园田居(其一)》语言朴素自然,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方宅”“草屋”“榆柳”“狗吠”等词语真切地描绘了朴实自然的田园风光。
4.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5.《短歌行》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6.阅读《短歌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混合默写
7.补充下列语句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两句是: , 。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 。 (曹操《短歌行》)
(4)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 。(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