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0字。
《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吴国华
一、设计思想
(1)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和学生思维动机的激发,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教学,主动的探究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与兴趣。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已有的知识作基础,这种信息对学生主体来讲,是毫无意义。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也是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学生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现象已有初步认识,笔者让上查阅资料了解(1)法拉第生平,(2)法拉第是如何联想到磁能产生电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了解发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和思路,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从中学到一些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自主的建构知识。
(2)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是实现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现行教材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步步深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特别是它产生的条件。由于演示实验是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地位,,他们虽然心里“跃跃”,而两手却不能“一试”,使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的激发。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注意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及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的体现.采用了科学探究性学习模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以实验为载体展开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通过探索分析,设计实验、分析不仅使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及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和方法,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培养.
二、实验仪器
电池组、小磁针、电键、穿在玻璃管中直导线、导线、多匝线圈、原副线圈、铁芯、电流表、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滑动变阻器
三、教学设计
3.1 提出问题 引入课题
1、怎样利用手上现有器材能使电产生磁?
2、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探究通电直导线与小磁针怎样放置可使现象明显,并说明理由。
4、引入新课
自从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后,人们很自然地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不少物理学家都开始探索怎样用磁体使导线中产生电流。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5、学生交流查阅资料
3.2探究磁生电的现象
① 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由磁生电呢?
② 进行猜想
最容易产生的设想是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串联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看能不能产生电流。法拉第就是这样开始研究的,结果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换用强的磁铁,或者换用更灵敏的电流表,也都没有电流产生。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提出设想:
(1)闭合导线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
(2)由于运动是相对的,可猜测若闭合导线不动,条形磁体动,也会有电流产生。
(3)由上面猜想可知,闭合导线不动,条形磁体运动,实际上是在线圈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变化,如果闭合导线、磁场都不动,仅改变磁场强度,也许也可能有电流产生。
③设计实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