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50字。
北京市物理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传感器》教学设计
北京市平谷中学 纪孟嘉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对传感器教学应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强调物理学科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对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探究,进入新课教学。整节课以实验贯穿始终,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了解什么是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并抓住这一共性原理特征。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上的不成熟性,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等特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时力避深奥的理论,侧重于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传感器的巨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
(2)知道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3)了解干簧管、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特性及其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传感器在生活、生产、科技领域的种种益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加强物理与STS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干簧管、光敏电阻及热敏电阻的特性,理解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的。
四、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干簧管、光敏电阻、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金属热电阻(取日光灯灯头处的钨丝),万用表、磁铁、电源、小灯泡、导线、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等。
(2)课件:各视频或图片资源。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1.播放"智能机器人躲避障碍"和"战争中无人驾驶坦克作战"录像.
2.设问: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总结:这两个现象告诉我们,人不必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3.设问:你能列举出生活中与此相类似的现象吗?
总结:遥控电视、光(声)控灯、各种报警器、电饭煲……
4.设疑:想知道自动控制的道理吗?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传感器的知识.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观看并比较两个录像片段,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学生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积极思考,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能在生活中列举出两个"自动控制"的实例,并回答交流.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学生列举类似实例,可以让学生知道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