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0字。
电磁感应现象的教案
本课简说:
本节课本想在多媒体教师进行,但由于多媒体教室没预定到,所以临时改为探索性教学,即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做实验,并在实验中加以引导,得出结论。本人深刻知道,上这样的课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技巧,在学生的把握上极其重要,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就是想尝试一下。我感觉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从看到学,加深到边动手边学,有利于教学的深刻理解。本人觉得美中不足就是实验室无多媒体,如果在学生实验后,再将所做实验在电脑上演示,那样会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得到我们所需要得到的结论。为了弥补这个方面的不足,本人用小黑板加以说明,虽效果肯定不及多媒体,但也可以加深学生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
(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在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具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学生电源,(计算机,演示切割磁感线及磁通量变化软件)(略)。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用“节约中国”引出能源,电能是最清洁的能源,那如何得到电能,或者如何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呢?
(一)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背景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是不是能够产生电流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二)用实验方法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1:
导体不动;(无电流)
导体向上、向下运动;(无电流)
导体向左或向右运动。(有电流)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概括。
归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计算机模拟“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略)
理解“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含义: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是导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不平行。
问: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里的磁通量是有无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