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

作者:佚名  时间:2007/5/10 22:18: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34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互联网。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又创造了网络语言。很多中学生喜欢上网,或查资料,或聊天,一些网络语言也很为中学生接受,并“学以致用”,把这些网络语言移植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学生的作文里会时不时冒出些“恐龙”、“青蛙”、“灌水”、“MM”这样一些网上流行语,让一些老师如坠云里雾里。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语言,批评者有之,赞扬者有之,有人甚至发出了“网络语言要‘革’现代汉语的命”的慨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网络语言流行原因浅析:
  网络语言是上网者出于对表达速度和个性化语言的追求,将汉语、英语的一些词汇加工改造,并把文字、图片、数字、符号等进行链接和镶嵌,从而形成符号型、数字型、谐音型等带有明显网络时代特征的一种语言。它之所以受学生喜欢,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网络语言简洁方便,幽默诙谐,也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用来放松的一种方法。同时更是一种时尚,明知道‘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但就是要将错就错,既好玩又显示了个性。相反,如果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被同学嘲笑为落伍。”
  网络语言的出现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性全拼输入系统,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如“斑竹”代替“版主”。
  二、对网络语言要宽容和理解
  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语汇同社会的发展更为密切,直接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着社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而社会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等都会在语汇中体现出来,从而产生大量新词。“新词语是新事物新生活的一部分,流行词语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时间将是流行词语能否最终流行的决定因素。”(许嘉璐)网络语言就是这样,它是与计算机和网络相伴而生的。它作为一种语言实践,能在网民中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其中里面的一些新网络语汇,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流传,最终约定俗成,有些就可能成为现代汉语的新词汇。而网络文学的大量出现又为一些有生命力的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流传下来的平台和渠道。因此,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就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把它打死,而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现象,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语言,以便在和学生交流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语言。
  三、要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虽然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有个性等特点,但它只是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中才能起到有效交际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随意性比较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1、要讲清正确、规范使用汉语的重要性。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我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工具,对维护国家统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促进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能使现代汉语健康发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生更大的作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责无旁贷。
  2、要鼓励学生从传统语言中吸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优秀的语言之一,有丰富发达的汉语语汇,词义丰富,容量大,表现力强,并拥有相当丰富的同义词。这些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众多的语汇材料中选取最能表达思想的成分组成句子、篇章,使语言表达得精确、形象、生动。而网络语言说到底是一种“快餐语言”,是无法和传统语言相比的。同时,写作是讲语言和技巧的,靠网络语言耍巧只能取胜一时,最终还是要靠深度,文采和灵气。另外,要用好网络语言也必须要有较好的传统语言作基础。
  3、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局限和缺陷。我们可以采用疏通的方法,晓之以理,让学生自觉意识到这点。如学生用“BT”(“变态”一词的声母)表达“变态”,那别人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白天”、“悲痛”或其它以这两个声母组成的词,那样你表达的意思就会被误解,倒还不如直接写成“变态”。还有,网络语言对“电脑盲”或“菜鸟”(电脑初学者),简直就像密码一样难懂。比如为了方便,发了个“Y”(why,为什么),你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对方是否也和你一样懂了呢?也许对方会发一大串问号来问“这是什么意思”。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必须用规范的语言大家才能看懂,那些网络语言目前尚未规范,多数人还不了解,所以在平时的作文中尽量不用,有时确实为了某种表达作用的需要非用不可,那就必须加以注解。
  4、结合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信息产业部2005年2月28日介绍,2004年我国上网人数达9400万,预计200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1.2亿(据《时事资料手册》2005年第2期)。基于此,网络语言必将继续发展,扩大影响。既然网络语言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语文教学,我们就应积极应对它。可以结合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网络语言的组成、来源、发展、影响、使用、规范等开展研究。如网络语言有没有语法?与传统语言有何异同?网络语言要不要规范?如何规范?它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影响和冲击?我们应如何取利除弊等等,让学生在研究中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语文学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