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老师手记8则

作者:佚名  时间:2007/6/22 22:10: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056
  高考阅卷手记(一)(6月10日)
  已经有8年没有参加高考阅卷了,今年终于争取到了机会。昨天下午,我和同事们一起赶到阅卷场,报了到,办好各种手续,已经是7点多。从报到的过程看,今年对阅卷教师的审核是很严格的,没有完整的手续是不能报到的。而且,阅卷场地给人很庄严的感觉,四周完全安装了防护网。也的确应该这样,高考阅卷牵动了千家万户,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其公正。 
  今天上午,阅卷领导组仍在试评试卷,制订评分细则。阅卷教师自由安排。我去网吧上网查看了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整体感觉试题难度适中。选择题比去年要简单,第二卷稍难。其中语言运用题有新意,很有生活气息;作文是命题作文,思辨性很强。 
  下午2点,阅卷老师集中,分配任务,开培训会,讲解评分细则。我有幸分在作文组。大会结束后,作文组的300多位老师又开会,命题负责人刘教授专门就今年作文评卷作了报告。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题“一步与一生”的内涵,并对作文评卷的合理性、公正性、科学性作了阐述,最后对10条评分细则进行了详细地讲解。我认为有价值的有5点。一是关于题目。没有写题目要扣2分;自拟题目的,也要扣2分。二是不要轻易判考生偏离题意或立意不当。如果一旦判为偏离题意或立意不当,只能得十多分。有个考生写了一篇题目为“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被组委会判为了偏题。三是判抄袭之作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判为抄袭。一旦判为抄袭,可就惨了,处罚是十分严厉的。四是凡是认为有政治观点的文章,要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研究。有一年高考,有考生写“潘金莲的选择”一文,被媒体炒作后,李南清副总理亲自过问。有一年高考作文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考生的观点是“缔造新中国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这就很严重。五是对写诗歌的作文要由小组集体讨论给分。要鼓励有诗歌才华的考生脱颖而出。其余的,和考试大纲上的要求大致相同。 
  会后,各小组分组试评样卷。今天只评了一篇就下班了。我们给的分数基本上在52-54分,指导组给出了58分的高分。看得出,今年作文是鼓励优秀作文的。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估计我所教的学生,至少有30人可以上50分。因为还有十几篇样卷没有评,无法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文判分要尽量公平客观,并拉大差距,让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受益。 
  高考阅卷手记(二)(6月11日) 
  繁忙而紧张的一天终于过去,我又可以坐在网吧里写博克,回顾一天的阅卷过程。 
  今天刚一上班,组长就再次强调了阅卷纪律,并且要求每个人签定责任书,然后继续试评样卷。一共了7篇样卷,我有5篇的打分和组委会的评分一致,有2篇出入较大。这2篇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包括组委会内部意见都有分歧,最后折中判分。可见所有的人对作文阅卷都是十分慎重的。样卷试评完,已经是10:30点,但还不能正式阅卷。组长要求大家每两人一组,试评作文。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分别对相同的几篇作文打分,然后交换意见。我的判分稍高,他的判分稍低,我们相对的调整后,才试着开始阅卷。上午的进展相当慢,到12点下班时,我还没有阅完一本(30份)。可以这么说,每一篇作文我都是反复推敲才给的分,评分尽了我最大的能力,没有乱判一篇。而且努力做到按样卷的分数给。尊崇阅卷场的要求: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一把尺子量到底,力戒先紧后松。中午吃饭时,和阅其它题的老师交流了信息。第四题判得很严,得分普遍不高;第五题仍然很严,10分以下偏多。这两题的总分分别是23分、22分,估计平均分在10分的样子;第六题稍好一点,满分15分,估计平均分可以上10分。这样子,估计今年语文全省平均在93分左右。 
  下午继续阅卷,我的速度不敢提起来。组长宣布,每天每人是8本的任务,每改完一本,要登记袋号,下班时要交小组长统计。今天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大家依然很谨慎地判分。我把上午阅的那本交上去,小组长检查后,说我的尺度稍严了些,也许是受了我的同伴的影响吧。我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因为整个阅卷场是一把尺子,必须服从指挥,又放宽了一点尺度。我觉得很吃力,平时在学校阅卷我常常是组长,作文以我判分为依据;我曾三次参加高考阅卷都是阅作文,且三次被评为省优秀阅卷教师,有一次也是作文组的小组长。今年怎么啦?我没有自负的意思,按照要求阅,秉持公心,尽量做到公正公平。这个下午,我都是在边阅卷边反思,告诫自己要放低位置。 
  下午是6:30下班。到下班时,我没有阅完第四本,但我对自己很满意,因为我保证了质量。我的同伴比我快,阅完了五本。他比我年轻嘛!明天再和他比速度。 
  今年的作文差距是很大的。写得好的可以上56分,写得不好的只能得30分左右。这样好,让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有利于选拔人才。明天,还有艰巨的任务! 
  ¬高考阅卷手记(三)——阅卷就像进考场 
  今天开始,作文阅卷加快了速度,八个小时里埋头拼命地干,才阅完10本,我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最快速度,再快就超极限啦。超极限就不能保证阅卷质量,像市里阅卷要赶速度,每天一个老师要阅二十多本,那是不能保证阅卷质量的,高考不能这样,质量是第一。 
  今年阅卷对质量的要求比往年更加严格,阅卷老师个个都把神经绷得紧紧的。首先是不能出错,一旦出错,上面就要找你的麻烦,不断叫你改正错误。每个老师阅的卷要经过四道检查:小组长、组长、大组长、质检组。质检组对每位老师的判分要进行数列分析,对阅卷质量有问题的老师要纪录在案,问题严重的要通报。所以,阅卷老师都不敢马虎,如果看见小组长或组长一站起来,心里就祷告:“千万不要来找我!”因为找你就表示你的阅卷出了错误。所以在中间休息时,我听到两位老师说:“简直是在紧张和恐惧中!”这话真不假。 
  高考阅卷不同于平时阅卷,因为每一个分数都关系到考生的命运,责任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也就缺少平时阅卷的从容和洒脱,阅读作文也特别仔细。你想,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出点错是难免的。人又不是机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失误。今天又是纠错最厉害的一天,几乎每个老师都被“纠”了。作文阅卷的头绪太多了,一不留神就会出错。由于是命题作文,所以改了题目也被视为没有题目,要扣2分。作文题目是“一步与一生”,如果考生写成别的什么,诸如“细节决定成败”、“铸造辉煌人生”等等容易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考生写成“一步一人生”或“一步一生”,就不容易被发现,很多老师在这个点上都出错。分项判分的要求也很多,如什么分数写在什么格子内有严格要求,写错了位也叫出错,错别字、标点错误、字数不够等扣分必须要到位,该扣不扣或不该扣而扣了都是“硬伤”。分项分打出来后,加分又不能出错,错了错就也是“硬伤”;然后是签名,每位老师要签两个老师的名字,这叫阅卷场的潜规则。签名后还要在第七题前的小方框里写分数,签名,最后才把分写到前面的加分栏里。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在小方框里写分数和签名,我认为这一道工序可以省略,昨天我向组长建议取消这道工序,没有得到同意。实际上,这样一来,老师们要多干许多无用功,而且增加出错的可能。 
  平时都是我给别人纠错,今天别人给我纠错了!我出现了两个错误,一个是有篇文章的标题改了,我没有扣分;另一个是少字数我多扣了1分。换位的感觉有点别扭,但我的心态很好,平时我检查别人阅卷,自己没有亲自干,没有体验到这种滋味,现在体会到了。我想,很多当领导的也应该经常下基层去体验一下生活,你才知道酸甜苦辣。所以我完全理解休息时某老师说的那句话,同时,我感觉,这样阅卷简直就是像考生进考场,其紧张程度可能是一样的。 
  当然,这样下来的结果是尽可能的保证质量。我敢说,今年高考阅卷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人为的误差已经减少到了很低。社会上一些人不了解高考阅卷,特别不了解作文判分,胡乱猜测,到处造谣,蛊惑人心。6月5日那天,我到市招办开阅卷教师会,出来恰遇师范同学,他叫我和他一起去吃饭。一同吃饭的还有几个中小学校长,其中一个小学校长很让我生气。他在敬酒时,问我教什么学科,我说是教语文。他就说:“哎呀,你们语文好教哇!特别是作文。我听某某高中(市里一知名高中)一位老师说,他去改高考作文,是用尺子量长短给分,……”我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我想幸好你没有教语文!”真的,我感觉到一种语文教师的耻辱,也为一个小学校长说出这样的话感到脸红。一个校长都如此对待语文,我不知他的学校的语文教师怎样教母语,语文老师在他手下怎样过日子! 
  平心而论,高考作文阅卷,阅到这个份上,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奇迹了。一千多教师来自四面八方,在短时间里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一个标准量到底,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他们住的是学生寝室,吃的是学生食堂,晚上11点统一关灯睡觉,在短短的几天就要阅完近50万份试卷,真的不容易呀!他们的任劳任怨,他们的挥汗如雨,保证了国家公正公平的选拔优秀人才,全社会的人都应该向他们致敬!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麻辣讥士 于06-24 00:03发表评论: 第1楼
  • 如今高考阅卷都是用电脑在网上阅卷,此帖所记的不知是哪个猴年马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