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健康发展,平稳过渡,帮助孩子走好中学的第一步

作者:山东青岛 兜兜  时间:2007/8/30 10:49: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72
  三是注意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
  要让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教学。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要坚持以引导为主。引导的最好方法,并不是替代或 陪着孩子学习,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孩子独立、主动学习的习惯,以提高自学能力。
  我校老师总结出“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第一是先预习后听讲。每上新课之前,要督促孩子先或通 读将要学的新课、新知识,使孩子对新课、新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看就懂的,要标出难点,重点,待第二天老师讲解时,验证一下自己判断的正误,自学能力的高低;对看不懂的则要鼓励孩子发现疑点,发现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老师讲解。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不仅能注意听讲,认真思考,而且还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自学能力。第二是先复习后做作业。做作业前,要求孩子先复习一下白天学到的知识,做到加深理解,真正掌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这样,既可以使作业完成得正确、迅速,也可以巩固新知识。第三是先独立思考再请教别人。当孩子在做作业或复习功课时遇到不懂或不会做的问题,要鼓励他独立思考,认真钻研,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凡事不甘落后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引导和鼓励他主动攻克学习难关。当然,在孩子尽了最大努力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应该鼓励他向老师或同学虚心请教。第四是边学习边归纳总结。每当孩子学完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就鼓励他把新旧知识整理、归纳一下,或用图示,或列提纲编成网络,形成系统,以便孩子系统的、完整地掌握知识。
  初一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1)自觉预习的习惯
  自觉预习、独立按时完成预习作业
  (2)专心听讲的习惯 
  1) 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2) 带着问题精读课本,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3)能够反思所学知识,善于质疑; 4) 及时做好课堂笔记
  (3)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不但能够有效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作文能力。但是,不少学生由于从小缺少训练,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不但在人前不敢大声朗读,就是独自一人读课文也是嗫嗫嚅嚅,不成句读;而这些学生,大多数文科成绩都不够理想,特别是英语,更是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对于初一学生,一定要抓住其少年过渡期即将到来的最后机会(进入少年过渡期后,由于心理的闭锁性,他们将变得更加害羞,朗读训练就会更加困难),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家长应当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清晨──朗读课文,对语文的重点课文或重点段落和英语课文,一定要读出声,读得琅琅上口;而且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4)一丝不苟的习惯
  有一个家长,看到孩子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觉得十分奇怪,她对我说:"我的孩子考前都在家里复习功课,我还亲自检查他背书的情况,该背的内容他差不多都会背,只是有的地方背不太准确;怎么考起来这么差呢?"我们分析了这个学生的卷子,结果问题就出在"不太准确"上,东扣一点,西扣一点,分数当然就低了。前面我们说过,现在的孩子都不笨,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距会这么大呢?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抓,家长也要配合着抓。作为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主要不是检查作业正确与否,而是检查孩子的作业是不是认真,是不是整洁──这一点,就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也是可以做得到的);有条件的家长,在检查孩子背书的时候,必须要求孩子做到精确,一字不差;对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要求他们认真加以订正,而且要他们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了培养孩  子一丝不苟的习惯,最关键是要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曝十寒,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5)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1)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2)书写要工整,作业要整洁,条理清楚; 3)按要求及时改错,设错题本,经常进行复习。
  (6)及时复习的习惯
  每日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学习规则表明,系统小结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零散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和条理化,以便找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
  (7)课外学习的习惯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它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A、课外学习的内容要健康有益,涉及面可以尽可能地广泛些。
  B、课外学习的时间安排要以不影响课堂学习和身体健康为原则。
  C、要争取得到内行者(专家学者、科任教师、家长等)的指导,努力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D、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广泛获取有益知识,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感。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增长才干。
  如果家长从孩子上初一起,就重视发挥他学习的主动性,重视 复习,归纳、总结等方法与习惯的培养,那对孩子成绩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教育是一本难念又不得不念的经书,是世世代代都在研究,已发现规律却没有捷径的难题。成功的家长把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第一追求;明智的家长和孩子有心灵的沟通,不苛求孩子,也不放任孩子;有经验的家长特别注意和老师交流,配合学校根据孩子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对策。
  三、家校怎样配合-------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意到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青春期变化,常和孩子谈心,要求孩子交品行和学习都比较好的同学朋友;经常与孩子沟通,在文化课成绩、行为表现、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制定一个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
  2、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内因,是他们自己。
  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也要注意批评的艺术。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达到最后促使孩子改正错误,提高认识的目的。
  3、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老师的威信,鼓励孩子适应老师,适应生活,适应中学新环境。学会利用谈话,写信,发邮件等形式主动找老师谈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能力的道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