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健康发展,平稳过渡,帮助孩子走好中学的第一步

作者:山东青岛 兜兜  时间:2007/8/30 10:49: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073
  4、家长要及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的要求。每年初一新生进校之后,我们都会听到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的作业比小学时明显减少,晚上无事可做;家长查问时,孩子总是振振有词地说:做完了!而老师检查作业却发现学生的书面作业质量很差,口头作业则根本没有完成。因此,我们感到,当孩子升入初中以后,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到学校走访一次,了解中学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作业的规范化要求、各学科的学习特点、每学期几次重要考试的安排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指导起来有目标,检查起来有标准,使少数不自觉的孩子难以"蒙混过关"。
  5、常和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孩子的成长计划,默契配合。
  6、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的习惯。填写成绩报告书的反馈意见要有针对性,要让孩子很看重,老师也看重。
  7、要自觉配合学校在管理上的决策,先要求孩子正确认识和主动配合,而后再就可能有的特别情况与领导交流,取得解决。
  8、认真学习校风、学风,学习日常行为规范,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是对孩子进行具体的道德教育,就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行为习惯,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向。一个不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其行为往往不易被人认可。这样的孩子,不易被人们接纳,容易成为显形或隐形的不受欢迎的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其形象能受到人们的称赞,容易得到集体的认可和欢迎。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孩子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下面举例谈谈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仪表仪容朴素大方的习惯。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目前,学校十分重视环境的育人作用。一个优雅的环境可以使孩子心旷神怡,受到有益的熏陶。但是,环境需要人创造和保持。有的孩子在学校操场上或教室里随手扔废弃物,严重损坏了校园的整洁;有的孩子不愿参加学校打扫卫生的活动,缺乏爱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孩子课间或午间在校园里大声叫喊,追逐打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校园的文明气氛。如果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孩子就会不仅爱护校园环境,也会爱护其他社会场所的环境,并且和大家一起感受环境美,在美的熏陶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家长还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爱护公物习惯、文明的语言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节约习惯等等。
  孩子的行为习惯优良与否,是由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决定的。要成功地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不要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坏习惯。     师长们对下一代的期望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家长对子女期望不高,要求不严,那么子女也就不可能有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无所适从,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希望各位家长给孩子正确定位,制定目标,强化教育,持之以恒,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滑坡、失误等现象,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今天的交流是拉开我们携手共进的帷幕,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合作必定会成功的,让我们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