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谎言下的宽容
作者:温西中学 孙希凤 时间:2007/9/13 7:27:00 来源:会员改编 人气:1044
如何巧妙地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而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一些不怎么爱读书的学生身上,对于45分钟他们实在是难熬,所以总要找点他们感兴趣的事去做。对于这些事件,是置之不理,还是大声训斥?我想这两种办法都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及威信,使课堂气氛紧张或者散漫,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民主、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相违背,所以教师一定要谨慎、和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教师不妨利用宽容打开学生那扇封闭的窗。
二、事情的出现与解决:
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的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特别是扮演老大臣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看着徜徉在故事中的莘莘学子,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令我心情愉快。
可就在这时,我注意到陈巧这个女孩子,正在悄悄地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我走近她,她看见了我,想把纸条夹在书里,可又觉不妥,又想塞进书桌里,她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温和地对她说:拿来吧!她极不情愿地将条子递了过来,纸条上赫然写着:刘贾,你这个坏蛋,你答应与我好的,怎么又和她好了?旁边还画着一颗滴血的心。而此时,朗读结束,同学将目光转向我。怎么办?这孩子“失恋”了,男女同学之间本来就是互相吸引的,如果在正常交往范围内……我正在思忖着,后桌的一个调皮的男生用滑稽的声调叫道:老师,给我们读读吧!一些学生也随声附和,我分明地看到陈巧脸涨得红红的,眼里噙着泪水,头埋得更低了。这是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读书,作业也时常交不上来的学生,但她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道:哦,原来陈巧同学写了一首诗,青春正年少,努力在今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刚读完,同学们掌声响起,陈巧用感激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又迅速地低下头去。我又说道:“陈巧同学能时刻提醒自己、时刻告诫自己,趁青春大好时光,抓紧学习、努力读书,这是件好事,不过花费课堂时间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呢?”“就是!”“不该花费课堂时间!”……同学们应道。“那么就更应该认真研读课文,你们说呢?”
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发觉同学们更加认真了。
三、后记:
此后,陈巧上课认真了。我也常尽可能地表扬她的点滴进步,渐渐地,她的作业也及时交上来,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课间也和同学有说有笑,没有“失恋”的迹象了,她和刘贾之间风平浪静,也没有什么异常。我真为她的进步而高兴。
四、反思:
我常想:《黄帝的新装》里的骗子撒谎是为了骗取财宝,大臣撒谎是为了博取黄帝的信任,想当个所谓的“称职”的大臣,而我此时的“谎言”是为了什么呢?如果我当时如实地读出她纸条上所写的内容,或是批评、挖苦,那么这个女孩子说不定会恨我怨我,很长时间她会成为学生取笑的对象,说不定事态会更为严重,弄得满校风雨,说不定她会因此而自卑,放纵堕落……我非常庆幸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美丽的谎言赢得了学生的进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宽容是一剂良方,江海因为宽容,涓涓溪流才会浩瀚无边;高山因为宽容,细沙尘土才会巍峨连绵;蓝天因为宽容,朝霞暮霭才会美丽动人……作为教师更应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如何做到宽容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的认识有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差异中找到心理的切入点,予以引导,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成为他们可信赖的大朋友。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应当全方位接纳学生,甚至包括他的缺点与错误,当然接纳并不是放纵,而是理解与宽容,要耐心地对待学生,灵活机动巧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他们在提高认识基础上渐渐改变不良行为,走出情感上的误区,而不仅仅靠惩罚。宽容是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是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钥匙。
其次,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将学生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引导,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当时批评陈巧这个学生,效果肯定不如那几句诗来得有分量,既含蓄地批评了她,又使她乐于接受,从后来的事实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师还应始终如一的关注学生,关注她的进步,并不断地加以激励,促使她健康的成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