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能力
作者:三原南郊中学 曾玲芳 时间:2007/10/29 20:47:4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42
一、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从高一到高三,坚持让学生做好一个课外作业。
这个作业就是每位同学每五天编写一个小练习,这个小练习包括10个小题。第1题为汉语拼音考查题,第2题为字形考查题,第3题为词语运用题(包括实词和虚词),第4题为成语使用题,第5题为病句辨析题,第6题为语句衔接题,第7题为名言警句填空题(至少选五句,课内课外均可),第8题为文言语句翻译题(应该明确自己的考查目的),第9题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第10题为语言表达类题(如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仿写、选用句式、改换句式等等)。
说明1:1—6题必须编为选择题,7—10题必须编为主观性表述题。
说明2:对自己所编的试题必须就编题设想和试题答案能作出详细说明。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小组交叉进行测试和评定,若对方小组的某个同学对某个试题的答案不明白,负责出题的同学必须能做出解说,直到让对方听懂为止。
说明3:完成这个小练习,每位同学需准备两个作业本,每周交叉测试后须将当周刚用过的一个本子交给语文老师检查。同学们就用另外的一个本子准备下一次的小练习。
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从高一到高三都应该认真抓好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概括的讲,就是抓好三个字:讲、练、评。
首先说第一个字:讲。这里的讲,是指专题讲座,师生互动,由教师和学生就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技巧、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等不定时地作专题讲座。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对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帮助的文章介绍给同学们。
其次说第二个字:练。“练”就是每周由教师或学习小组的同学精选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练习,在定时的前提下同学们认真完成老师或学习小组所选的各个练习。
最后说第三个字:评。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本次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逐步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二)、从高一到高三坚持让学生每周写好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材料主要从每周的自由阅读课和课外阅读中来。完成这个作业也需要同学们准备两个作业本,每周交一个作业本到语文老师处。建议大家:不要边读边记,提倡读完一篇文章之后,闭目沉思,然后记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段落或体会。提醒大家注意:若书写欠工整,必须重做。
(三)、从高一到高三坚持利用每节课前的五分钟有计划地抓好听说训练。
高一的时候,主要是练胆量,学生自由选材,只要在课堂上能够流利的用普通话说个三分钟左右则可。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等同学发言结束后,我便请听的同学起来复述。
高二的时候,逐步地要加进一些限制。高二上学期,学生自选名言警句,于课前写到黑板上,然后围绕名言警句阐述自己的看法。高二下学期,学生每次须在课外选好一篇优美的短文,先把文章读给同学们听,再向同学们阐述自己对所选文章的赏析性看法。同样要求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发言同学的发言,同学发言结束,我便请听的同学起来复述。
高三的时候,结合听说训练,抓好古典诗词的赏析。具体的做法是要求每节课发言的同学,在自己发言前就选好一首优美的古典诗词,做到能对所选诗词进行解说和赏析,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所选诗词的解说和赏析看法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听完发言后,我便请听的同学起来进行复述。建议大家:尽可能多选唐宋诗词。
(四)、从高一到高三认真抓好每一位同学的书写。高一一进校,就坚持让学生每天练一篇钢笔字,练钢笔字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选,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准备两个练钢笔字用的小字本,每天轮流交一个小字本到语文老师处供检查。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考试,考试过关的同学自行安排钢笔字的练习,但必须接受每次考试时老师对第二卷书写情况的考查,若答第二卷时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就必须继续参加钢笔字的练习,直到下次参加考试(含班上组织的钢笔字考试或学校以上单位组织的学科考试)再次过关。
(五)、从高一到高三师生互动,精选古典、现当代优美诗文100篇首,所选诗文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以供诵读之用。但请大家注意:所选诗文中“文”不得少于30篇。从高一开始,我对每一位同学的诵读情况进行记载,完成一个过关一个。已经过关的同学,就可以自行安排,或继续选诗文诵读或不再继续均可,教师就不再硬性规定。
三、个性化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脱离课堂教学的教研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语)高中作文教学也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我根据近几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探索,结合高中作文教学重阅读教学,轻作文训练;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共性结果,轻个性创意;重教师指点,轻学生自评;重应试格式训练,轻写作能力培养的认识误区,提倡重积累,抓个性,重引导,抓效率,形成“积累—个性—引导—效率”的作文教学。
在“积累—个性—引导—效率”作文教学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立足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写作技能为出发点,精讲多练。课堂以学生为本,重视发挥学生个体的创造意识和群体的带动作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整个作文教学,将训练作文和个性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以学生“动”为主体,以教师的“导”为媒体,以课堂反馈为载体,教师学生形成“环”式交流。上课多以小组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为模式,使作文训练形成层次性和阶梯性的“链”状结构。
“积累—个性—引导—效率”作文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使作文训练系列化。平时积累打基础,“作文引导课”教师巧于引导,善于开拓学生思维;“作文写作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动”起来,相互评点,互动促进。
在“积累—个性—引导—效率”作文教学中,坚持做到教法注重启发点拨引导到位。教学节奏快,容量大,每位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均有表现的机会,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积累—个性—引导—效率”作文教学以写促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迁移,积累的知识正得到运用和消化,阅读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系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效率。
实践证明,真正保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语文,能够使学生学的更有成效,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