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生活”不放松──“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钟祖先  黄芳  时间:2007/11/13 4:02: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42
  中学语文教学近几年遭到社会各界的诸多批评,主要原因应该是呆板而功利的教学使其失去了语文的真味,让学生迷失了语文学习的方向,走进了语文学习的死胡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倒致语文素质的缺失和语文成绩的下降。新“课标”颁布以后,“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性质让我们呼吸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我们重新拾起了语文教学的信心,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探索。
  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者主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决定高中生学习语文是要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的。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和生活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用眼睛观察和欣赏生活、用心思考和感悟生活、用语言描绘和设计生活,反过来,语文能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和理智感,从而让他们能够理性的评价和建设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把语文课放在“生活”这个大教室里上,对教师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
  美的东西都是能感动人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道理:语文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是课文中没有美,而是学生没有发现,于是语文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了。课文中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往往是相通的,有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时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美感悟课文中的美。学生体悟了课文中的美,就会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探讨的兴趣,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就会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美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目的。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我们曾经这样处理,下面是其中一个片断:
  疏通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情节之后。
  师: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用的什么办法?
  生:劝说。
  师:对。那就说明烛之武的一番话说是“美”的,“美”得感动了秦王,是吗?
  师:是的。读了烛之武的那番话,我们内心觉得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发现了他的语言的美。语言是艺术,艺术能够创造美。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们的阅读或者实际生活中,是否也接触过这样美的语言,也有过这样美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好多学生发言,有的说“诸葛亮舌战群儒”,爽,有的说周总理巧改蒋介石的“对牛弹琴”,妙,有的还提到《演讲与口才》里的文章片断,往往引起人的深思。至于生活中的亲身感受,说的人更多,其中有一位说到他犯错误后班主任语重心长做他思想工作时讲的话,很令他感动。)
  师:看来啊,一个人把话说得有艺术了,对工作也好,对生活也好,都是非常美妙的。说的人爽快,听的人舒畅!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这样出神入化的口才,但是,这样的口才不是天生的,是学来的──从我们语文课里学来的,从生活中学来的。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品读一下,烛之武是如何把话说得那么美的?……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文言文,首先就是先秦历史散文,虽然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但是在先秦历史散文面前,还是觉得困难重重。我们在教学这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时,都从说话艺术这个角度作引申,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后再进一步学习,然后,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推荐几篇人物语言描写较为突出的先秦历史散文给学生课外自读,读后完成作业:《先秦历史散文中人物的说话艺术》。这个作业只要老师在写作方法上做好指导,一般的学生都能够在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下完成任务。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难主要难在它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且文言知识枯燥无味,很少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把文言文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发掘富有生活情趣的东西,让学生看到学习文言文的“直接好处”,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学习语文,更是在学习生活的艺术,语文训练还是生活本领的操练。这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追求时尚是青年人的生活主题。把时尚的东西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用手机发短信是当前的时尚。我在《语文报?教师版》上看到一篇赏析手机短信的课堂实录,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觉得这是语文课激趣的一个极好的素材,于是和学生商定:大家把平时见到的精美的震动你的心的短信收集起来,定期交流,共同欣赏时代与生活赋予我们的精神美餐。每一节和短信有关的语文课,同学们都情绪高涨,老师和学生都常常被那些短信精当凝练的语言、深刻睿智的内容、真挚浓郁的情感震撼。
  作文教学更需要借助“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而作文又是“缘情”“言志”之物,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和谐统一,是主体情感的自觉倾诉,其写作冲动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内驱力,它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屈从于外,所以,写作训练课上我们总是要考虑为学生争取这样的机会,“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弱水三千,我要取一瓢饮。生活中的趣事、乐事往往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不灭的痕迹,我们的作文训练就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这些事描述出来。传统作文也强调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而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进作文,这“引导”二字尤其重要,首先是突出其中的“趣”和“乐”,把学生带入那个“意境”,让他们在“乐趣”中作文。作文写这些内容,学生喜欢,也容易写出情味。能写出情味,就算是好作文了,所以我们在给学生的这类作文写评语时,最多的话是“写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容易写得感动人”“这件事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之类。事实也是这样,读学生的这些作品,老师往往也被感动,或者也被作品带回那个时候,还能引起一番感慨。老师的高度评价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信心,他们乐于作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写出真情,写出个性,这是作文教学的高级目标。学生乐于写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学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来。因而还要指导学生品读生活,让他们长成一双慧眼,能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加工整合后写进作文。在这里,除了以趣激趣以外,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和理性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责任感就会推动他们自觉的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些思想和行为,将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又将为他们写好作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咬定生活不放松:生活,使语文灵动飞扬;语文,叫生活妙趣横生!
  钟祖先:百色民族高级中学;黄芳:百色市德保高级中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