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三忌
作者:山东省淄博临淄金山中学 杨长城 时间:2007/11/30 23:00: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80
一忌:信马由缰
我们谈论某个话题、评说某种现象,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观点与看法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论点。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统率全文的主线,材料的取舍、布局都应围绕论点进行。可是有的同学下笔前胸中无丘壑,信马由缰,随意游走,想到哪写到哪,自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以致内容散乱,材料游离,观点隐晦。譬如写《挫折》,则写:“世界上的事,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就是指人遇到了挫折,人们一般都喜欢成功而不喜欢失败,例如……”看起来,“话语”似乎很通畅,但内容空虚,可有可无,这样,好似钝刀割肉,割半天也不见血。
对于初写议论文者,最好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即把论点放在开头,甚至是“一句话开头”,这样既简洁,又明确,有利于尽早进入议论,使中心部分突出。如《谈骨气》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用一个简明的肯定判断语句作开头,统领全文,明晰突出。近年来高考优秀议论文也多用此法,如03年作文《勿以情障目》的论点“以情障目,不见泰山”,05年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的论点“没有付出就不会有硕果”等。
二忌:节外生枝
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议论文的论据,为的是证明论点,增加说服力。典型的论据或如警钟一样催人猛省,或如和风一样启人心扉,或如春雨一样润人心田,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论据的叙述要不蔓不枝,以免论据臃肿,有虚无实,材料淹没了观点。如这篇话题为“合作”的议论文:
合作不仅使合作双方都受益,也搭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正如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他们二人一文一武,辅佐赵王,抵住了秦国的攻势,可在他们两人尚未开始合作时,两人的关系却形同水火。在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后,廉颇并不信服这个平步青云的书生,在朝野上下抒发了大量不满言论,蔺相如听到后非但没有恼羞成怒,反而主动寻找到廉颇与其和解,寻求合作。当廉颇明白之后,两个人双剑合璧,共创事业,使赵国成长为一个不被欺侮的军事大国,而将相和也被传为佳话。证明了合作还能带来友谊和愉快,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上段文字中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如廉颇、蔺相如所处时代、从事职业、关系等,这些节外生枝的语句不仅无益于证明论点反而将观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考生不妨将掌握的材料看作一个面,用论点这束光线去照射,光线覆盖的范围就是有效信息。上文可改为:
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共创事业的成功。为共助赵国,蔺相如的宽宏大度换来了廉颇的负荆请罪,成就了负荆请罪的历史佳话。
三忌:有例无析
写议论文把道理说清楚,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这是说理的灵魂。不少议论文,不结合举例说理,例子说完就完事,缺乏分析,缺乏深度。举个例子:论点坚持就是胜利;论据甲因坚持取得了胜利,乙因坚持取得了胜利,丙因坚持取得了胜利;结论所以坚持就是胜利。写成了“观点+材料”式的证明文,而不是议论文。
如下列语段:
挫折,能历练人生。拿破仑兵败被俘,却能在这样的困境中崛起,从而翻开了法国历史的新一页;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中国女排在一连串的挫折面前,经过17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再一次的站在世界之巅。挫折,能让我们从乌云中解脱出来,绽放光彩。
这一叙述语段,列举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问题在于例子和论点间缺少分析说理语句,缺少“议”,也就是缺少观点与材料间的桥梁。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因果分析法”,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从而架起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桥梁。上文可改正如下:
挫折,能历练人生。拿破仑兵败被俘,却能在这样的困境中崛起,从而翻开了法国历史的新一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厄运的打压,有“一览众山小”的信念,最终体会到了那种撌澜缭谖医畔聰的雄伟景象;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那是因为他有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中国女排在一连串的挫折面前,经过17年的卧薪尝胆,终于重新夺回失去的桂冠,那是因为她们懂得承受挫折,不因失利而消沉,才能再一次的站在世界之巅。阳光总在风雨后,用坚强的意志走出挫折的风雨,绽放美丽的彩虹。
分析性文字的添加,揭示了事件的原因,增强了说理的力度,雄辩的气势。
当然,一篇好的议论文远非以上几点所能概括。议论文写作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则肯定会有新收获,日久必定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