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师爱,无声的誓言
作者:南汇区周浦镇八一中学 闵向红 时间:2007/12/25 14:41: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908
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歌颂教师如园丁辛勤培育花朵、歌颂教师如春雨沐浴幼苗、歌颂教师如蜡烛默默奉献、歌颂教师如海上航行的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对教师的比喻实在太多太多,却没有一个是夺目的、没有一个是耀眼的。因为我们知道,在这许许多多的平凡之中,恰恰蕴涵着无私和伟大。
我们享受着清贫中的富有,因为拥有国家的未来;我们懂得寂寞中的繁华,因为辛勤培育必得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辛苦中的幸福,因为我们用伟大的师爱见证着无声的誓言。
当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踏进学校时,我的心情是多少激动,多么自豪。然而,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常常日思夜想,认真阅读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有时已是夜深人静,劳累了一天后,躺在床上,但满脑子仍是问题、答案,灵感一来便忘记了疲劳,一骨碌爬起来写,直至满意为止。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为我是一名教师。
我着魔般地爱上了教师之一职业,不善歌唱的我每天默默地用行动诠释着这首歌的真谛。我成了孩子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不再把梦想寄托给星星,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
记得刚接任班主任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位女孩,平时沉默寡言,经常望着窗外发呆,于是我马上展开调查。从同学中我得知她的父母在不久前离异了,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思索着,究竟该怎样帮助她?有一天体育课上,我发现她又独自趴在窗口发呆,于是我走了过去,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问道:“你有什么心事说给老师听听,老师会帮你的。”她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猛地扑到我的怀里,哇的哭了起来:“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他们真的不要我了……”我本已不太平静的内心此刻更是汹涌澎湃,犹如刀绞一般疼痛,激动地对她说:“哭吧,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吧!别怕,有老师在!”她哭得更伤心了,把头深深地埋进我的怀里,我紧紧抱住她,抚摸着她的头,两人沉默了许久。从那以后,我便有意识地经常和她一起活动,让她感受家庭所不能给予的母爱和亲情,慢慢地我发现笑容重回到了她那可爱的脸颊,我知道她把校园当作了她的家,老师和同学已成了她最亲近的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与神圣,因为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需要我的引路,这些年幼弱小的孩子需要我给予勇气和力量。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了,一天天地长大了,点点滴滴中我深切地感悟到了当教师的光荣和自豪。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这群生龙活虎的孩子,正是我心灵的寄托、追求的欢欣!我将用我真诚的奉献,奏响这首“爱之歌”最美的旋律!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他很聪明,但也很调皮。在他的眼里,同学不喜欢他,老师不喜欢他,爸爸、妈妈也不喜欢他,因此他想方设法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味地说教并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我便有意识地去表扬他,感染他。当他朗读课文比较流利时,我说:“你今天读得很好,不仅发音准确,而且还有感情。”当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我都会微笑地看着他,还时不时地翘起大拇指表扬他。每次在学校吃完饭,我更会主动询问他,学校的饭菜可口吗?渐渐的,他走得和我近了。下课后,他会主动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要不要帮你把作业搬到办公室去?”课上,他也会积极地对我说,“老师,我来帮你发本子。”可是,有一次,我却差点错怪了他。那是在整队去做早操时,他突然从队伍中跑了出去,我以为他又不遵守纪律了。同学们忙为他解释:“不,老师,他刚才把教室门口的一盆花给扶起来了。”我马上向他道了歉,并表扬了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更加地去爱护他。终于,在一节课下课后,他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跟你说句悄悄话,你知道我最喜欢哪位老师吗?”我说:“是我吗?”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多少默默无闻的事情见证着自己对孩子们无私的爱。校园中耐心的告诉孩子们注意安全,走廊里不时地嘱咐孩子不要跑跳,靠右侧行走,课堂上从没有因为生病而少上一节课。。。。。。或许你觉得这一切的一切显得太平常,可对于十几年来如一日的我来说,这些意味着很多很多。虽然我早已知道,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我从没有过一句怨言,从来没有因为病痛少批改一本作业,也没有因一时的困难对学生撒手不问,而是披星戴月,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来雨里去,抱着扎根一方土,昂首一片天的信念,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教育明天的太阳!
选择做教师,就要甘于教师的清贫;选择做教师,就要甘于桃李满天下的默默无闻,甘于用无声的誓言,无私的奉献,让伟大的师爱闪出耀眼的光芒!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