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对比

作者:清苑中学 黄敏  时间:2007/12/27 8:26:2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17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雕塑了一条雄奇瑰丽的诗歌艺术长廊。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以其洗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形式,古诗鉴赏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的传统教学,通常是读读背背,或老师上课反复详细地讲解几首诗歌,学生在脑中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尤其是在鉴赏技巧方面对诗歌缺乏系统的认识,导致了学生读诗的兴趣下降,课堂效率低下,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高考的分数。鉴于此,我对诗歌的某些技巧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而让学生对诗歌的技巧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下面只选取修辞手法中的对比手法作一示例: 
  对比  (今昔对比  贫富对比   场面对比  虚实对比等) 
  1、今昔对比 
  越中览古   李白(唐)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诗中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做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获得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的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前面的繁华写的越有力,后面对现在的冷落的表现也就越有力。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更能显示出昔盛今衰之感。 
  2、贫富对比 
  陶者   梅尧臣(宋)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却同工。 
  3、场面对比 
  观祈雨   李约(唐)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赏析】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前两句交代旱情严重,水庙前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唯恐不雨;后两句写少数几处豪家却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唯恐春阴。唯恐不雨者,是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唯恐春阴者,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面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面却是荒嬉与闲愁,通过对比自然让人们悟到了潜台词——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此诗所表现的主题和手法与《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内心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十分接近,诗中的对比手法虽不像《水浒》的民歌那样一目了然,但含蓄曲折中留给了人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 
  4、自由与不自由对比 
  画眉鸟     欧阳修(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赏析】这是诗人于庆历七年(1047)春在滁州贬所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中作者借写将画眉锁在金丝笼子里听它啼叫,比不上那在山林中自由栖飞的鸟的鸣唱声更好听,抒发了本性被拘羁、束缚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自适生活的向往。他所遭遇的人生坎坷也寄寓其间。 
  5、虚实对比 
  忆江南  怀旧  李煜(南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赏析】这是后主被俘北归后梦旧游之盛,悲痛不已,写下的一首小词。开篇用“多少恨”三字构成一个概念,提出个问题;第二句回答这概念形成的时地是昨夜的梦魂中,并引出下文对已逝的美景良辰的怀想,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作者在对比时只写了梦中游苑一方面,当前的情况却只字未提,可这自有引起读者对比的作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是一种较高的对比方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