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阅卷体会

作者:不详  时间:2008/2/13 15:14: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13
  今年高考大现代文阅读是一篇抒情散文,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题目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通过对左公柳、胡杨林、戈壁石等事物的描写,渲染了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我觉得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这篇文章是吴锦华写的,曾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协、全国青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我爱中国”征文一等奖。 
  吕锦华有一颗真诚透明的爱心。她的散文,写自己对生活的炽热情愫、对人生理想的赤诚向往。在她的笔下,既有江南水乡家园的秀气,更有戈壁沙滩原始的悲凉,而且作家似乎更崇尚一种雄劲有力的美,那是生命的美。比之那些精致有余气度不足,或者乍看气势磅礴、细品却底蕴轻薄的文章,吕锦华的充满生命内蕴的篇章“厚”且“实”,她的散文,是用心灵唱响的一支深沉的歌。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阳光却又厚重,特别适合中学生阅读。考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更看重考生的主观表达。在构题上,命题者重在考查对作者写作主旨的把握,对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通过阅卷感觉到,从阅卷的角度看,影响一个学生学科分数的主要因素不是知识,不是能力,更多的是答题方法、思路与技巧,而这些恰恰在我们的教学中突出不够,导致学生有知识储备,有一定能力,但却无谓丢分,十分可惜。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很多学生说现代文阅读读不懂,这实际上很奇怪,我们的母语是汉语,不可能读不懂文章,更多的是方法不对头。很多学生说不能把握文章主旨,实际上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把握主旨一看题目,二看关键词语,三看抒情议论的句子,四看反复出现的句子,五看文章结尾的落脚点。比如这篇文章题目是《总想为你唱支歌》,“你”指代的是大西北,“唱支歌”的意思就是歌颂、赞美。文章第三段写到左公柳,“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啊,总想为你唱支歌”一句,是作者感情基调的主旋律,为大西北唱赞歌,为黄土地唱赞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归结点。抓住了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写作的主旨,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14题第一问如果答成环境恶劣该题不得分,文章表面上写的是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实际上是写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抒发的是对顽强不屈精神的歌颂,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该题只要有顽强、坚强、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命运抗争就得2分,答成环境恶劣,该题不得分;答成环境恶劣但勇敢承受得2分。第二问只要答出赞美、歌颂、赞颂、崇敬得2分,答出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赞美顽强不屈的精神,烘托出大西北人的性格,只要答出大西北,就得2分,如果答成表现左公柳、民勤人的精神不得分,这要求从具体物升华到精神。如果答成表现大西北的悲壮悲凉,不得分。如果直接答出赞美大西北的精神得4分。
  15题第一句只要答出坚强、成熟、磨练人的意志等精神层面的得2分,长大成人不得分。第二句从南方或从大西北作答都对,但从自然环境回答不得分。该题对答案做了进一步的明确,经不起残酷命运的冲击、磨练不了坚强的意志为正确答案。
  16题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但不仅仅是修辞手法,学生漏答想象(联想)居多,比喻回答最好,拟人有的写了错别字。这样写的好处包括两点,一是生动形象占1分,二是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占2分,答成宁死不屈、不向命运屈服、顽强、坚毅、给人震撼均得2分,答体现出胡杨林的特点不得分。
  17题问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包括3个方面,共6分。直接回答突出主旨、升华主旨、统领全文得2分,照应文题不得分,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得2分,主旨答错不得分。
  答热爱、赞美、歌颂、向往得2分。答代表大西北的美丽、象征、缩影得2分。
  这次大阅读全省平均13分左右,高的能得到21分,低的只有3分左右。有的同学答题不讲技巧方法,答的满满当当,抓不住关键,得分很少,有的写的很少,错开角度分条回答,语言简练,排列顺序恰当,得分很多。答阅读题可以多答,多答不扣分,但一定讲技巧,否则让阅卷人找不到答案的关键词就直接影响得分了。阅卷速度每份24秒,点7次键盘,快的20秒左右。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答题思路技巧的训练和指导,有实力但得分少或不得分,并不稀奇。如果我们仍然埋头做题做题再做题,不进行有效指导,就不会有好的成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