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实效性的语文高考复习

作者:罗晓晖  时间:2008/4/9 7:22:2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53
  第一部分   关于复习重点
  一、关于08年考纲:无本质变化
  1 汉字的音形部分,不再强调“常见的”(意在为命题者解套)。
  2 作文项目下,错别字1字1分(评卷场估计会提出扣分上限)。
  二、关于复习原则:必须追求实效性
  1 高考题型是基本稳定的。高考命题研究,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值得研究的,是复习的实效性。
  2 语文复习的实效性,主要含括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能切实提高分数的部分;
  第二,这些部分的抓分方法。
  甲、能切实提高分数的部分
  A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第一大题,第六大题)
  B第二卷的部分试题(翻译,默写)
  C 作文
  科技文、文言文、古诗、现代文,总体上看,复习投入的精力和产生的效益不成比例,须分别对待。
  由是分出
  a 复习重点:基础,作文
  b 复习难点:阅读(古诗,现代文)
  乙、重点部分的抓法
  A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第一大题,第六大题)
  这部分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练”。尽可能坚持天天有练习,天天有讲评。没有什么投机方法,靠的是硬功夫,做少了就不行。我们的经验是坚持10分钟小练习。
  B 第二卷的部分试题(翻译,默写) 
  【翻译】(1)这部分也需要不断“练”。每次试卷讲评,都要学生来翻译。“练”多了,学生自会了解关窍何在。(2)翻译之先,必理解大意;翻译之中,除特殊句式须调整,必老实直译。
  【默写】反复过手,务求满分。
  作文 
  作文是一个大头,抓好作文很重要。通常地,作文48分,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是基本要求。作文复习,主要是方法要得当。
  作文复习的误区 :
  a认为作文成绩难以提高,复习与否不重要。
  b认为作文就是拿题来写,没有分解训练。
  有几种训练效果不理想。第一,文体训练。第二,审题立意训练。第三,大作文训练。第四,结构、层次的训练。
  效果差的原因,在于没切中要害,或没落到实处。
  作文复习三个要点
  1,思想的积累与运用。
  2,材料的定向与变通。
  3,文采的塑造与发挥。
  考场上思考的定向
  高考作文主题必定会涉及如下范围:人生、社会、精神(心灵)。在立意之时,无论什么题目,都要往这三个方向思考。这样容易显得大气,厚重,有深度。 在考场上,定向思维极其重要。这可以稳定心态,提升审题立意的效率。应该特别注意,《百变通》第四章中,列有可普遍运用于考场的经典思想资源。目前很多读者忽略了这一点。定向思考的要点,在于高考作文必然要谈“人”。而关于“人”(含括“人生”)的立意,必属下列5项之一
  1 生命意志和生命活力 
  克服困难,展现人生,必须有生命意志与活力。
  故凡涉及逆境,挫折,竞争,自信,追求,成功,奋斗,青春等等话题,上升到生命意志层面来谈,自有深度。
  2 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实现
  生命是一个从未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故凡涉及学习,进步,成长,追求,成功,奋斗,青春,适应环境,心态乐观,自我认识,目标定位等等话题,可提升到生命成长和自我实现层面来谈。
  3 生命的伦理 
  生命伦理建立在爱与智两个基础上。
  (1)对自己的爱与责任
  自尊、自信、自重、自强、刻苦、爱心、良知、求真、平衡、奋斗精神、挫折忍受力等等。
  (2)对他人(和社会)的爱与责任
  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等等。
  A家庭伦理:孝顺、友爱、分担责任、分享快乐等。
  B社会伦理:正义感、公平心、诚信、宽恕、谦虚、好的工作习惯、法治精神、民主素养,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等。
  (3)对环境的爱与责任
  环保伦理:环保观念、珍惜和节约资源、尊重其他生命等。
  (4)生命的兴致
  生命必须是有兴致的,这才活得快乐 。
  有兴致,就是要有梦想,有追求,有情趣,有个性。有兴致,才能实现“诗意地栖居”。
  【建议】联系《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中“诗意的栖居”一节,用心揣摩,对此方法的运用,必有所得。
  (5) 生命的尊严 
  任何高考作文,都可以高唱生命尊严~
  A超越性:人的生命的价值是精神价值,必须超越任何物质的价值。如果生命附属在物质和功利的价值下的话,就不可能会有更高的价值。这就是葛朗台富甲一方、李斯权倾一时,而都无法显示生命尊严的原因。
  B平等性:对其他生命不尊重的人,很难说具有生命的尊严。所以一切暴君和独裁者,一切战争贩子,一切肆无忌惮摧残其他生物的环境破坏者,都无法拥有生命的尊严。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恰好是生命的耻辱。
  C永恒性:所谓永恒性不可能定义在生理的变化及物理的作用,而是生命的内在意义。由于人的生命具有智、情、意,使得人可能从智慧、感情和理性方面成就更高的价值,其内在意义比其他生命更丰富。因此,永恒性的意义等于是人的生命尊严的直接表达。
  第二部分    关于难点突破
  一 阅读的复习指导
  1 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
  2 “做两遍”,解决解题经验问题
  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
  阅读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问题。任何准确的理解,必有准确的语言加以明确的表述;含糊的理解,不可能以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个板块的得分偏低,说明高中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不能怪罪教师,主要是由于课程缺陷,语文课本本身就缺少理解力训练的专
  题设计。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经验的不足,也是严重的问题。
  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
  阅读,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计58分
  科技文阅读:选择题,9分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翻译10分
  古典诗歌阅读:8分
  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22分
  复习时要分清阅读的难点所在。
  科技文阅读,基本上不必专题复习。
  文言文的重点,其实是翻译。
  古诗和文学作品阅读,是难点,是理解的漏洞最多的环节。
  理解疏漏的普遍存在
  这两个板块,高考试题及其答案,有时也是存在漏洞的,这说明准确的理解并非易事。在复习过程中,两个阅读板块的复习,实质上都是解决理解力的问题,必须通盘考虑,解决理解力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分析近年高考试题及其答案,分析务求细致入微,以获得解读古诗和文艺性散文的经验,并由此领悟“懂”的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重温课本,加深体悟。
  第三,教给学生“懂”的方法。我把古典诗歌的诗意分析方法概括为三个方面,而现代文艺散文则以分解训练为主要方法。下面重点讲述。
  “懂”诗方法三种
  一 关键字分析: 情思字(内容的)  炼字(形式的);
  二 句间关系分析: 相邻语句关系;篇章中语句关系(起承转合)
  三 意义分析的“三轴法”: 时间轴、空间轴、情理轴
  一 关键字分析
  “懂”文的方法
  解题方法的指导,往往无效,原因在于学生的理解力并无实质性的提高。理解力没有长进,问题往往在于缺少有计划、有步骤、有深度的训练。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
  第一,选做近年高考题,“做两遍”。“考后100分”。
  第二,要有读透的“巅峰体验”,提升理解文本的能力。
  关于解题指导
  懂得起文章后,谈论解题方法才是有意义的。
  要让学生知道考点是什么、选文特征如何,以及解题的注意事项。
  选文=命题材料:文艺性散文
  1 必有需要挖掘的立意。懂得立意所在,这是整体把握的关键。
  2 必有含蓄的(互文性的)言说。这些地方构成理解(转述)障碍。
  3 必有技巧的运用。这些地方需要品味。
  以上三处,是命题点,构成命题的依据。这也是复习中选择阅读考查材料的依据。
  考点与选文的相关性
  必有含蓄的语句以求理解
  必有零散的信息以求整合
  必有技巧的运用以求鉴赏 
  现代文阅读的层级
  1词句的
  理解分析:
  ①文中重要词语的语境义和隐含义(非词典义)。 
  ②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深刻,或含蓄)。 
  2信息的
  筛选整合 :
  ①一般隐含信息的筛选提取。 
  ②某一段落或层次的信息的提取和概括。
  ③思路的归纳。 
  3篇章的
  鉴赏分析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题环节中的问题与解决
  (1)审题的盲点和偏差
  (2)答题的不规范操作
  看分数,分点作答;
  分类标准的统一
  叙述的完整性和表达的优化原则
  (3)知识的含糊和无知
  修辞技巧及其效果;
  篇章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等)
  具体操作重点
  1,务必让学生养成细心审读题干的习惯;
  2,坚决树立分点作答的意识;
  3,对要点有60%的把握,就必须控制答案的长度;把握不足时才能下大包围,争取混分;
  4,务必打草稿;
  5,文章结构、修辞及其效能等与解题密切相关的知识,一定要交代给学生。
  能力要求与范例分析
  A.具体的要能概括
  B.抽象的要能阐发
  C.含蓄的要能解说
  D.零散的要能整合
  E.艺术性要能鉴赏
  阅读较难,问题往往在于理解不到位。理解能力的提升如果难以解决,复习实效性就不大。很多学生反复训练之后,仍然难以有效的提高考分。
  重申几点:
  1 少做题,大力抓理解力训练。
  2 教师的评讲指导要到位。
  3 解题方法要做适当指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