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之我见
作者:高楼河中学 贺红艳 时间:2008/5/17 20:33:0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48
刚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这个名词很陌生,不知道这一活动该如何实施与开展,后来在教研员的引领下,通过听指导老师和同一年级其他老师的课,并坐在一起共同评课,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将作为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借鉴,吸纳,丰富自我。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远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要经过仔细推敲,其设计不仅要达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任务型教学,使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发挥其主动性的活跃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乐于学。而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好像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另一方面缺少研究的能力。而通过校本教研这一活动,使我善于从实践中发觉提炼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提高了自身素质素养。
体会最深的是在讲公开课时,我对教材的研习,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每一环节的设置,所体现的任务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我在课的设计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他为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在导课方面,因为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和导入有关系,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溶入其中。因为是有关幽默的素材,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使人发笑,整堂课应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我在老师的建议下进行了小组幽默大赛,看哪位同学的小笑话最能把大家逗乐,此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利的调节了课堂气氛,切入了本单元的主题,接着我放了一段赵本山的搞笑小品,引得学生一阵大笑,在此过程中我在引课的同时,引入了新单词,并且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头脑风暴,学生反应较好。而在课的其它环节上我也征询了其他老师的看法,丰富了课本身。这充分体现了校本教研的另一特点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教研员亲自听了这节课,并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评价,首先指出了我的优点,整个课的设计合理,符合任务型教学思路,着重提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她针对课堂每一环节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提出改进意见,如果达到目标,那么这一环节是可以实施的,若没有体现肯定是设计不够合理,还需改进。我在认真听取修改意见的同时,就开始对整堂课进行反思。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我根据这些反思过程,把实际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和总结,而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我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我在校本教研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教学反思。每上一堂课,我都会认认真真的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而我认为深化课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构建校本教研制度,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新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