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其境,探索奇妙的文言世界

作者:刘英华  时间:2008/5/30 6:26:2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65
  在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都面临着教学改革的新挑战,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更是巨大的。在课时减少一半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高二下学期的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这种教学效果是很低的,往往教师强调很多遍的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特殊句式等,学生还要反复出错,记不住;更重要的是,这种教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要求了。我认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因此,在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强调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固然有学习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感觉。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失去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仍然如堕五里云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高二下学期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能够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从而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而在教学中,很多学生诉苦说,文言文太枯燥了,那些作家的经历又太复杂了,我们又没生活在古代,怎么理解他们的思想经历呀?其实,学生对古代文人没有一个感性形象,对文人不感兴趣,对文言文就更不感兴趣了。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有意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文人的趣闻逸事。比如,在学习《长恨歌》以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白居易和邻家女湘灵的爱情故事,故事凄婉动人,很多学生都被感动了。而这个故事又把高一学过的《琵琶行》串了起来,学生一下子提起了兴趣,我趁机告诉他们,艺术来源于生活,作者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是不会写出令人难忘的动人文章的。那么《长恨歌》中是如何描写李杨爱情的呢?学生马上对这篇长达800多字的叙事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领路,接下来学生就非常急切地想弄明白文章的意思,这个动力是老师强调这是考试重点所无法比拟的。有时,在学完了课文后,我还会讲作家的一些情感故事和特殊经历,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前讲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好办法。班里有些学生很喜欢历史,尤其是有一个男孩特别爱研究历史故事,经常给同学们说评书,我就利用他的评书给同学们讲故事。在学习《伶官传序》以前,我先提了一部张艺谋导演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很多同学看过这部片子,我就请他们谈谈故事梗概,话锋一转,我说五代十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当然都想听,好,让我们班的说书人给大家讲讲后唐与后梁的恩怨情仇吧。重点讲三支箭的故事,结果经说书的男孩这么一演绎,学生都入了迷,再看课文就很有意思了。
  在多方面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就把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了。学生多方面查阅资料,然后在学习小组内整理完成,为了要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文人,同学们都很积极地查找补充,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有时,为了一件事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同学们常争得面红耳赤,以至于最后找历史老师决断。这种动力,一定是源于他对历史上的文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在上课介绍那些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文人时,慷慨激昂,当讲到他们的不平遭遇或不幸生活时,言语中蕴涵了饱满的同情和愤慨,仿佛他们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几千年前的黑暗社会,与那些文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进入情境是学生感受文人,理解文章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自然而然要去探究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到底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了。
  有了浓厚的兴趣,解决了作家和写作背景,再去探讨文章中的词语的意思就不难了。面临着新课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学生会的知识老师再讲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怎样在45分钟内让学生充分提高阅读能力呢?我采用的是自主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解疑,教师指导点拨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割断了他们想像力的翅膀,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文大部分的生字和词语释义都可以通过课后注释和查字典解决,这一块就放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动脑,而不是等着记一个正确答案。有一些实词或虚词有多种释义,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最符合文意呢?我就启发他们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想像当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人物在这种情景下会怎样想,怎样做,再联想一下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或情形,我们会怎样做。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会展开激烈地讨论,在讨论中,很多词迎刃而解。再有疑难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在巡回,学生有疑难的时候,以启发为主,让他们自己尝试着探索答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老师。在学生自学完以后,我再挑选有代表性的问题,面上点拨,至于有的同学理解而有的同学不理解的问题,给他指一个师傅,下课请教,这样,既给了优秀同学以自信,又激励了那些不会的同学。这样的课堂,学生是不会偷懒的,因为他们会发现,通过自己探究出来的疑难词义,比老师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记忆的更深刻,更牢固。
  在理解了课文意思的前提下,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就顺手了。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划分层次,讲讲层意,然后全班讨论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在课堂小结这个环节上,我仍然放给学生,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重点、自己的收获和仍然有疑问的地方,作为这节课的学习效果的反馈。
  总之,在素质教育这个大形势下,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要求下,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合作解疑。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置身其境,陶醉其中,把枯燥的文言文学得活色生香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