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辅导心语三则

作者: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时间:2008/6/17 7:08: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051
  学生是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长期压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学生只会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育育辅导都必须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一、 激发兴趣,多向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趣,让学生关注知识,乐于探索知识,敢于挑战权威,在新旧辅导观念的冲击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见解,呵护学生的勇气和尊严才能适应辅导之改革。
  在指导《愚公移山》的复习中,我鼓励学生针对这篇寓言大胆地提出质疑,为此,我提出了几个小问题:“愚公是怎样移走这两座大山的?你认为愚公一家人的力量能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吗?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愚公移山明智吗?如果现在有两座山挡住了你的去路,你会采取怎样的办法呢?我的话音刚落,全班似炸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A同学质疑:我认为愚公并行没有真正“移”走“山”,“愚公移山”的说法不严密。
  B同学接着说:“移山”确实是愚公的夙愿,但事实上并不是愚公移走的,而是那仅仅付出过举手之劳的“夸娥氏”之神移走的。
  C同学说:“凭愚公一家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移走那两座山,课文以神话作结,只不是为了突出愚公精神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D同学更坦言道:“《愚公移山》这个标题不如改为《二神移山》更符合故事的本意。
  望着台下争得面红耳赤的同学们,我感受颇多,我总结似的对同学们说:“既然愚公没有真正‘移’走‘山’,没有真正战胜大自然,但课文的最后还是呈现了“人定胜天”的事实。“神仙”、“天帝”的出现不仅没有损害愚公高大的形象,相反,恰恰反衬出愚公精神惊天帝、泣鬼神,说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讨论继续。
  E同学质疑:“年且‘九十’的愚公,为什么活到90岁才定决心来‘移山’?”面对“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的困境已近一个世纪,难道策划‘移山’工程的大计是一个大彻大悟的茅塞顿开?
  F同学说: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具极其简陋,路途极其遥远,可见劳动强度又是何等的巨大,即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不可能移走那两座大山。所以我说愚公移山太不明智了。
  G同学说:仅仅凭借人工的力量想搬走那“方七百里,高万仗”的两座大山,实在太天真太幼稚了!仔细想想,难道智叟的直言规劝没有一定的道理吗?
  H同学接着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为什么非要钻牛角尖去移山而不去搬家呢?
  I同学总结似地说: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根本不必挖山,可以搬家嘛,但愚公精神的感人至深即在于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理性的眼光看是不可取的。
  ……
  整整一堂课过去了,望着台下意犹未尽的学生,我兴奋不已。因为,在积极的质疑过程中,不仅激活了学生求真求异的思维火花,而且还呵护了学生乐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尊严和勇气。同时,在这积极的质疑过程中,我也从中获取了不少新的知识,新的启迪。
  二、 放手写作,挖掘潜能。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的成绩。可是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能评上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如何使同学的作文水平再上一台阶呢?为此,我改变了以前讲评作文的方式,感觉效果还不错。下面就是我自我感觉颇成功的一节作文指导课实录,如下:
  在指导学生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时,我没有像以前指导学生写作文那样详细地讲解,而是以亲情小测试的形式展开,具体过程如下:
  (1)先找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出他生命中最亲近的五位亲人,其他的同学在本子上写。
  (2)要求学生在五位亲人中删除两位。
  (3)再次要求学生删掉一位亲人。
  (4)最后一次再删除一位亲人,只留下你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亲人。教师点拨:
  也许这个活动有点残忍,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每一次亲人的离去是否会引起我们无限的悲痛和遗憾?那么今天,请我们违心的设想一下假如刚才被我们删掉的亲人都离开我们了,想一想他们是否曾经震憾过你的心灵或给你留下什么刻骨铭心的的遗憾?
  同学甲: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爷爷,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在我的记忆里总是爷爷对我嘘寒问暖,爷爷是去年过世的,最近我总是想起爷爷,想起他那宽大粗糙的手掌,曾给我多少关爱多少温暖啊,我这次准备以《爷爷的手》为题,截取几个生活片断来突出爷爷对我的爱及我对爷爷的思念。
  同学乙:我最在意的人是我的爸爸,我无法想像如果我失去了爸爸会变成怎样。爸爸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从不轻易向我表达他的爱。记得有一次,他送我上学,有一个坝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坝子很宽,还有残留的水。爸爸毫不犹豫脱下鞋,准备背着我过坝子,我趴在爸爸身上,近距离地听爸爸沉重的喘息,近距离地看到爸爸头上的白发,那一刻我想了很多,鼻子也直发酸……
  乙同学的话没有再说下去,全班同学的眼里都闪着泪光,我知道,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说真话诉真情的真实体现。
  同学丙: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我想为母亲写一篇赞歌,题目已经想好了,《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我打算以散文形式构思,并没有题记,相信大家看了后也会喜欢的。
  ……
  发言还在继续,学生们那独特的构思和新颖的选材让我欣慰不已,可见,学生们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只要教师用合适的方法去引导,那么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都能挖掘出来,这才是我们教育者真正的意图。
  三、 注重方法,授之以渔。
  有这样一句名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有感触。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掌握了方法与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辅导学生进行古诗文复习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大组,第一大组的主要任务是把学过的古诗词分门分类收集起来;第二大组的主要任务是把平时容易写错的古诗词整理出来。第三大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学过的一些主要诗词进行赏析,并归类整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第一大组内又分五小组,四人为一组,组长分配任务到小组,第一小组收集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友情、爱情、思乡);第一小组收集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第三小组收集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第四小组收集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第五小组收集古诗词中表现诗人坚贞气节和爱国情怀句子。
  (2)第一大组整理平时最容易写错的古诗句,组内每人写10句,然后由组长整理。(把易写错的句子写出来,然后订正。)
  (3)第三大组进行古诗词赏析。组长先把初中生必背的重要古诗挑出来,然后分任务到人,每位学生详细解析一首诗词,在小组内交流,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再由组长纠正。
  最后,由三大组长把本组的订正结果由老师过目,老师没什么歧义,就刻成复习专页,发放全班。
  针对同学们的活动,教师都必须给予最大的肯定,只要我们教育者正确地引导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激起他们的兴趣,开放他们的思维,相信他们定会更加出色!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