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一筹——微言大义话作文
作者:李娟 时间:2008/9/23 15:37: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97
诸位看官,请随我慢慢看下去——
一、考前准备:于“细微”之处着手,争取得分最高
细微在正确的心理定位——拿稳基础等级50分!因为10分的“发展等级”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可望而不可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拒绝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抓基础等级才是关键。那么,一个十分现实、十分紧迫的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苦练基本功,把这50分拿到手呢?
1.强化文体意识,勿将“文体不限”当赦令。“文体不限”不等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篇文章必须符合某种文体要求——这是拿基础等级分的起码条件,而我的很多同学会“跌倒”在这条上,因为他们写出的文章记叙不记叙、议论不议论、散文不散文,弄出一什么都似是而非的“怪胎”来,没法得分。
2.持自己最拿手的兵器作战,即我所选的文体必是我最懂得这种文体标准的。有人会疑问:“如果你所有文体都平分秋色呢?”那我会首选记叙文,其次议论文,没十分把握是不选散文的。文体确定了,还要言之有物,才能保证拿分。
3.强化卷面意识。所谓“卷面意识”,指卷面清、字迹清。作文丢卷面分,大体有如下四种,你可能是哪类?①龙飞凤舞,飞沙走石,狂放不羁型;②歪歪斜斜,大厦将倾,印第安文型;③四枝八杈,胡乱堆放,乱树枝子型;④小里小气,缩头缩脑,受气的小媳妇型。我很郑重地说,高考作文时字要写满格,写规范,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标点符号占一格,不乱涂乱改,要使用短句子,保证文从字顺,努力让阅卷人看清。这是语文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考中构思:写有所依,思有所展
此处,我仅从审题和选材上略举一二。
1.审题。审题重在分析命题意图,明确题目的基本要求,弄清题目的写作范围。以2003年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例,我首先看到作文的引导材料是寓言,其文体类似于我最热衷的记叙文,窃喜。然后,我用铅笔轻轻勾出限制性词语“现实生活”和“类似的”、“不同的”、“相反的”等3个“暗示”词语,这就引导我在脑海中过滤自己曾有的“类似的”生活片断,最后认真反复默读两个富有启发性的设问和抛出的话题,让我确立了思考的方向——母女亲情 。
2.入题视角。确定了记叙文文体后,我决定在叙述自己受益匪浅的两个生活片断过程中暗示“情感与认知”二者间存在一定关系。当然,这只是我经过筛选对比最终确立的思路,因为审题的时候可以从材料中去多角度提取有价值的立意,但决不能把第一感觉写上去,这样会流于俗套而“撞车”。
3.选材。我平时很注意材料的收集,并利用早晚自习多读多记,比如有名言佳句、新闻、某些评论观点等。我选材的标准只有一个:兴趣。我想最为重要的是寻找生活中对自己触动很大的事,夸张地说,一件足矣。因为这同一件事可以像捏泥巴那样,着眼点不同,用力不同,捏出的作品所表达思想也不尽相同,但万变终不离其宗,泥还是那泥,可意义已不一样了。我选用了两个片段,一是小学一年级,因为作业没做完,我被老师留在学校,母亲和邻居阿姨对待是否送饭的态度差异造成我对母亲“心狠”的“恨”。二是2003年的高考恰逢“非典”,母亲乘车晕了一路来学校看我,我最终领悟了母亲当年的“心狠”。
三、考后反思:若能画龙点睛,我会……
1.自拟一个“文采型”题目,会在开篇就有闪光之处,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2.让开头的语言小巧而俊秀,又入题快,没有穿靴戴帽。
3.让结尾的语言华美而有力,用一两句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话点明主旨。
诸位看官,错了错了,我不是高三生,而已是大四的一个小人物。我也不是微,只是躺在床上幻想当初若有这么一段奇遇,那我现在会怎样呢?
借微之口表我之义气,言作文写法之“大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