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与个人发展——创建示范高中教学工作的一点反思
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9 11:01: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28
一、 专家引领 督促整改
在平淡而烦琐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当每天往返于办公室与教室做着单调而重复的工作时,不由得产生一种厌教的情绪,然而,在与语文前辈与专家相处的半个月来,那段日子匆忙而充实。紧张备课、听课、评课,一个崭新的听课本,记录得密密麻麻,满满当当。我除了感动就是愧疚,因为聆听他们慷慨激昂的讲话,就是接受一套精神套餐,就是接受心灵的洗礼。
1、 专家的为师境界是无形的力量
梁院长、简老师都已70岁高龄,半个月来,他们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听课,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影响听课,很多时候一直评课到中午12点多。这就是高尚的师德,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没有理由不上进,更没有理由随便说放弃。
2、 专家的为师学问是前行的力量
作为语文前辈,两位老师没有在知识、学问上的保留,如何组织课堂、怎样进行导语设计,重点、难点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大问题、小细节,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特别是,简老师反馈总评时的那几点意见,是她的经验总结,是她心血凝结,这对我们而言,是前行的最大的力量。我想,随时翻看这些笔记,都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二、同伴互助 集思广益
一个备课组统一课题,统一行动,结合专家的意见,结合示范标准要求,我们就所展示的示范课精心雕琢,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这才有了人人能上阵,个个要成功。
1、 发挥带头作用
作为示范校的公开课,我知道自己肩头的担子,为了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能顺利过关,我都要提前几天先让每个人过一遍,然后提出修改意见,保证所讲科目的重难点明确、突出,保证所讲内容符合新教育理念,保证45分钟课堂效果最优化。
2、发扬协作精神
同题授课,共同参与教案的编写,这是我校共同的目标,在那段日子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几乎都在唱着同一首歌,“一定通过,一定通过”,这让我想起里《诗经》中的语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是的,那一个双休日,我们一行六人,仔细研究、深入探讨,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语,我们都要重新构想,那一刻,没有劳累、不知疲倦,所有一切全弃之脑后。特别是,当在21日得知有刘小慧老师的推门课时,我们一齐关注,先让她在其他班级试讲,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课堂,当看到专家给予肯定时,我悬着的心放下了。
二、 个人发展 释放精彩
还记得前几年马兆兴局长在暑期为我校做教师专业发展时说,工作十几年的教师很容易满足而使自己事业停滞不前,这才让我时刻有危机感、紧迫感,特别是看到我校年轻教师都一个个成长很快时,我想,“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我们的事业。作为一生从事的事业,不能坐等,更不能简单把教育理解为重复,要敢于平凡岗位谋求个人发展,释放精彩。
1、 处理好专家意见与个人特色的关系
我的公开课,按照梁院长、简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了导语,替换成了两位专家一致认同的开门见山式的直接导入,这一点却成了真正亲临课堂另一位专家——临汾一中语文特级教师杨益明所认为的课堂败笔。孟子说过,“尽心书不如无书”,在专家面前,我太多一味的盲从,太多一味的接受,而缺少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杨益明老师所认为的第二个遗憾是课堂落实与时间容量的问题,在他看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敢于冲破45分钟限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的“预设”让学生自然而充分的“生成”,为了课堂必要的“生成”而拖堂或没有完成既定任务是值得发扬的遗憾。杨老师的观点,解决了我从教十几年来的困惑。想想看,在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中,我们曾经为了所谓的圆满、完美而扼杀了应有的必要“生成”。与杨老师的对话,让我真正从教学困惑中走出来,教学要敢于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敢于以常态对待、要敢于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性。
2、 处理好学生、课本、教师三者的关系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曾经聆听上海师大教授商友敬老师的教学报告,“一堂好课必是学生、课本、教师三者最好的融合。我的示范课,几乎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在22日“示范课”已经宣告结束,可以松一口气时,晚上9点,教务主任一个电话,一个迟到的语文专家专门要听两节语文课,这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一是我准备的示范课已在好层次班级讲过,重新备课有点来不及;二是选择平行班上担心课堂气氛,最终,我还是选择在平行班——高0710班上这一节课,这一堂课非常成功。要论经验,我想,应该说就是做到了学生、课本、教师三者的最优化和谐。
(一)“预设”细思量
近几年来,我在市里、学校公开很多课,“课堂因学生而精彩”的思想我牢固树立,为此,从我选择在平行班讲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重新备课,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让保证学生在课堂有效活动,如何把难题深入浅出、层层剥离等等
(二)“生成”巧引导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虽然我课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如有学生解读“天高”意象时说得离题万里,我采用比较鉴赏的形式,即使做了引导,尽管如此,还是有一点小遗憾,当学生在为诗人形象设计场景时,我本应该抓住机会让他们把学生描写的画面写下来,但考虑课堂时间问题而成了我的公开课的第三个遗憾。
示范高中的评定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教学仍在继续,总之,在教学中不要用僵化的教学程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要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因势利导,根据学情的情况随时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修改与调整,让预设开心地“约会”生成,“约会”精彩,请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去语文世界尽情地畅游,去真情地对话文本,真实地展示自我。那么课堂上一定会如波涛激石般壮观,学生的情感一定会在碰撞中得以升华;个性在愉悦中得以张扬;那么课堂上一定会如波涛激石般壮观,学生的情感一定会在碰撞中得以升华;个性在愉悦中得以张扬;视野在讨论中得以扩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