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
东台市四灶镇中学 史亚军 22424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更是基础学科,其独特的性质、多重的功能、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进行审美教育,创造出精彩的语文天地。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审美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 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感受美好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一 ,感受美——须身临其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而精美的文章必定会催生的美好的情愫,形成美好的情和境,从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细细品味。正如叶圣陶所说:“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 ,巧妙地创造情境, 使学生设身处地,渐入佳境,感受美好。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挖掘和捕捉美的实体,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地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万千景象,感知美无处不在。
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感悟美的韵律。《明湖居听书》这一课白小玉说唱这一段,我们可以选择精美的音乐辅佐,让学生边看文章边听优美的旋律、铿锵的鼓点、激昂的节奏,来感悟音乐之美 。
例如,通过影视媒体来让学生从多种感官的角度去感悟美、去欣赏美。《雨中登泰山》、《药》、《祝福》、《龙须沟》等,都可以通过播放影视片,来引导学生感悟巍巍高大之泰山,雨中登山之乐趣、人生如登山之哲理,来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的凝重,岁月的悠悠,来引导学生感悟时代的变迁,环境的突变。
例如,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感悟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如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雷雨》、《范进中举》、《威尼斯商人》等,感悟人性的复杂性,辨认美与丑。
二、理解美——须真心真情
语言美是文章的外壳, 内蕴美才是文章内核。在感受美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既能把握语言美,又能理解内蕴美,这就要求学生须真心真情,方可品味其真与美。文章的语言美主要是指语言准确形象,感染力强。在感受美时能发现美点,感悟美点,文章的内蕴美主要是指作者借文字形式传播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思想美,达到内外统一的完美享受,才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