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关注什么样的细节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9 22:17:2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83
有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蜈蚣狂妄地对青蛙说:“你只有4条腿,而我有40条腿,你不如我。”青蛙说:“我的腿的确没有你的多,但是我知道自己的每条腿在干什么;我倒是想问问你:当你的第18条腿举起来的时候,你的第35条腿在什么位置?”蜈蚣原本爬得并不慢,可是它老想着要记住每步动作时各条腿的位置,结果没法走路了。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追求“细节”现象成为一种风气。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公开课的打造,教师精雕细刻,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好了,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井井有条,比赛时学生循规蹈矩表演一番。
有些时候因为太注重细节而趋于僵化。比如:要求教师规定内容、字数的学习笔记机械抄写;苛刻的备课格式要求;检查教师的差生辅导记录;在学生档案袋管理中,要求教师事无巨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在先进班级量化评比中,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保姆”式的细致要求,甚至对作业本的摆放方式都做了详细规定;为应付各类检查,补做很多文本资料,如各种各样的书面记录等。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把一个个完整的知识内容割裂成一点点零星的习题,对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与强化以实现有效灌输。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小组长在本子上记下每天每个学生的表现。有的学校为了着装整齐划一,不顾天冷,统一要求学生穿校服,致使有学生被冻感冒了。为了某项隆重的活动,学生在风雨中列队站立一个多小时,然后鼓乐齐鸣以示对活动的高度重视。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追求“细节”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原则吗?
有一个故事让人深思:专家为一群学生做实验,他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学生答道:“满了”。专家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学生说:“可能还没有”。专家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们大声说“没满!”。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齐。这个例子可以得到多种寓意,其中一个道理就是:如果不是先放大石块,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了。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教育最重要的也是先要处理“大石块”。校长、教师、学生的生命在如此细枝末节所谓的“细节”要求中一分一秒逝去,成为忙忙碌碌的人。请考虑考虑忙碌的效率吧,有些“细节”不妨放弃,否则无疑会作茧自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