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走出高考五个误区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17 22:13: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19
  在考生备考的重要关头,家长也正在经受一场考验。王极盛总结,要在大考面前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走出高考五个误区:
  1、走出过分关爱的误区。不要过分关心孩子,研究证明90.4%的考生认为考不好对不起父母,中国考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家庭,要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主动给孩子买教育辅导材料和卷子,不主动询问孩子考试分数,改变孩子每次都要考好的想法,不送孩子上考场;
  2、走出过分监视考生的误区。明确家长自己的角色,不要管孩子学习上的事情,不要过分监督,不要给孩子布置作业,禁止用“不许”、“不能”等语句,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和孩子交流,交流时要和颜悦色,填报志愿时不能把自身意愿强加给孩子;
  3、走出过分期待的误区。家长不要画框定调,应从孩子实际出发,正确认识高考成功,不要和别的家长攀比,不要要求孩子一味报考热门专业;
  4、走出只言教不身教误区。家长要以身作责,高考前减少会客,接电话要简明扼要,不要看连续剧,为考生创造安静无干扰的复习环境;
  5、走出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误区。 家长要认识到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而存在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应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调节方法;家长首先要心理健康,每天要有说有笑嘻嘻哈哈就是为孩子高考尽力了,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
  此外,王极盛还建议,家长考前不要听小道消息,给孩子增加无谓的担忧,要保持情绪稳定,为考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尝试这样鼓励孩子:“只要你尽力就行。”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六月天气较为炎热,但不要过多吃冷饮或吹空调,以防感冒等身体不适影响考试心态。另外,要督促孩子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最好提前一天开始提醒孩子准备好考试用具和相关证件。 转贴于:高考_考
  • 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
  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只要尽力就行了 
  我调查了很多高考状元,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但也有些家长高考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后,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现在可不能丢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实,这样的话家长已经讲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讲、反复地讲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 转贴于:高考_考2008年高考考前家长“五要”“五不要”
  高考即将到来,家长的心态、家长的情绪、家长的信心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考生的心态,从而影响考生的发挥。这时建议家长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
  一要情绪稳定。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的心态的建立。
  二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情绪饱和,家庭气氛好,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强化考生的信心。
  三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考生轻轻松松上考场,认认真真做答卷。
  四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考生吃平常的饭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加强营养,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使考生体力充沛、精力充满参加高考。
  五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五不要”是:
  一不订孩子每门谭考试分数指标。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二不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三不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反志愿。指导孩子报志愿,但不强加入人。否则易引起民孩子敌对情绪,影响考试成绩,北京考生考后报志愿,但考前,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志愿的事。
  四不送孩子上考场。送孩子上考场,不利于孩子考试信心的加强,反而增加了考试的压力。
  五不要在6月7日、8月9日三天问孩子考虑情况,否则易引起孩子情绪波动,不利于高考。
  转贴于:高考_考试大
  • 试大做好考前心理调试 走好高考后半程
  认识自我正视压力
  客观评价自己
  石家庄一中张帆老师建议,所有的考生都应该给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奋斗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超过了自己的实力,考试难免受挫,很容易造成焦虑;如果目标过低,对自己放松要求,就很容易造成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感觉不错但考试不理想的同学,一定要分析原因,确定是知识掌握和运用得不好,还是考试紧张,不要总把失误归为做题粗心、习惯不好,那样不利于确立目标,也不利于学习水平的发挥;对介于考上或考不上、考上重点或非重点的学生,为缓解心理压力,不妨目标设置得略低些,而有实力对高考充满自信的同学不妨适当提高目标。
  正视心理压力
  面对高考所有的人都有心理压力。适当的心理压力,可使人学习努力,考试沉着;但压力过重会影响正常学习和水平的发挥,且随着高考日期的来临,多方的压力易使同学紧张、焦虑,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这就要求同学提高自我控制意识,不管外界压力多大,都要学会在紧张的环境中调节、放松情绪,化压力为动力,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重视非智力因素
  高考复习是一个考验学生及其家长的过程,知道了问题所在,后半程复习需抓什么也就迎刃而解了。
  ①心态决定一切
  良好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自信、建立潇洒心态。很多考生临考前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大多源于对自己缺乏自信。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抽出一些时间从题海中走出来,享受一下自然的美丽,也许可以帮助你扫除学习的疲劳。
  ②抵御外界诱惑
  网络、早恋都可能诱惑那些意志不坚定的考生,现在已经来不及培养广泛的兴趣,那就多运动吧,让体育锻炼冲淡自己对诱惑的好奇。
  ③学习要有战略
  认真地思考高考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自己的竞争原动力;找一个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参照物,比较一下谁的进步比较大,以此激起自己的竞争欲望;感受周围的迎考气氛,多与同学交流、讨论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紧张的气氛也同样会感染到你。
  转贴于:高考_考试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