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字。
浅谈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表达的三个误区
苏州市一中分校 xiejia
本学期听了校内外各类公开课37节,听课的过程让我有幸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感受语文课堂,因而获得了不少启发,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语言表达引起了我的思考。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中国古语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在极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教师语言的情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貌、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恰当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审美对象的直接再创造,是渲染课堂气氛,营造教学情境的手段。它可以架起学生通向课本的桥梁,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获得求知的愉悦和美的感受。因而对教师来说语言表达历来是每一个为师者最应考虑的问题。可是在本学期听课过程中,却对课堂语言表达有了这样一些感触。
感触之一
语文课堂表达时需要怎样的“激情”?
当前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激情飞扬”,它的提出是基于现代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以感染学生,以使学生在知、情、意各方面获得全面的提高。“激情飞扬”对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就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它非常强调了教师情感的投入。但是在本学期听课过程也发现一些语文课堂上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一些脱离教师个性特点和文本特点的矫情在课堂中大行其道。热衷场面的热闹,表面的轰动使得听课老师觉得教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表演,这些课或为了制造高潮而虚假煽情;或撇开学生而目空一切;或为了强化气势而滥用排比。表面上真可谓激情飞扬,而其实表现的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浮躁、盲从、幼稚的心理,而且在这种导向下,一些教师不再扎扎实实刻苦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苦练基本功;不是坚持己见,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是绞尽脑汁迎合时尚,使语文课成了表演课,这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长此以往,其造成不良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觉得语文课堂语言表达的激情,应该在师生互动中产生。当主体没能调动起来,教师单方面的煽情,是对主体反映的漠视,最后只能是教师个人的“作秀”,这种浮华的课堂正是我们所应该摒弃的。
当我们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激情应该首先关注文本,其次还要关注个性因素,另外教师激情的表达还要注意表现形式的问题。激情的有无,应视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师语言的特点而定。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沉浸于文本,在自己被文本的内容打动的基础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