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现代文阅读夺取高分秘诀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7 17:14:3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58
  一、专题复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2、让学生掌握快速读懂文章的方法,
  3、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规范答题。
  二、高考命题意向分析
  从08高考可知,高考每年必考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阅读依然集中在“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两大类型。其中又以“生活感悟类”散文为主题。这里所说的“生活”即是日常的生活细节,“感悟”即为对生活中包含哲理的体会。这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文章比较接近考生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而“文化类散文”又以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气息见长,也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基于此,我们对2009年高考文学作品的考查可以做出如下预测:
  (1)从选材上看,偏重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散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100字左右。所选材料大多展示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的乡土散文。既有丰富的文学性,又有极好的教育性,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荆楚特色”、“人文关怀”。
  (2)从考点上看,散文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重在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3)从题型上看,以主观性试题“简答题”为主,也有省市有字数限制。概括起来大致有七种类型:①词语理解型②句子理解型③筛选整合型④技巧分析型⑤物象分析型⑥形象分析型⑦作用分析型。
  三、题型走向:
  2004年湖北卷
  怀表,很老很老了   骆文
  20.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6分
  2005年湖北卷                
  土地     韩少功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006湖北卷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18.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2007湖北卷                    
  日月行色   杨闻宇
  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湖北卷命题偏重题型:
  1、分析类(行文思路、主旨型)
  2、鉴赏类(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型)
  3、理解类(关键词句理解型)
  备考策略一 :“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包括两个方面:理清思路和把握主旨。这是顺利解决分析类题目的前提。
  一、如何 抓“神”析 “形” ,理清思路?
  行文线索
  包含重要信息(写作对象、感情倾向等)
  标题   
  隐含(暗示)文章主旨
  提纲挈领
  首段
  关注                 开宗明义
  总结全文
  尾段
  粗读到位                         点明(提升题旨)
  时间词     空间词
  情感词     关联词 
  勾画      中间段
  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
  抒情句   议论句  过渡句   修辞句
  (串)思考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二、粗读《雾》,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文章见《长江考点》 P51)
  标题            雾                     线索
  首段  从来没有喜欢过
  ②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中  ③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间  ④ 现在    大唱赞歌      赞美
  段  ⑤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⑥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
  尾段: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雾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结:抓“旨”把“脉”方法------- 关注标题与首尾    勾词画句串段落
  备考策略二 :掌握答题方法
  一、分析类(行文思路、主旨型):
  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2)评分操作
  ①有四个要点: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②第二个要点如答出对加德满都雾的描写及其喜爱也可,如只答出对加德满都雾的描写给1分。
  ③第三个要点如答出作者展开的联想也可。
  ④第一、四要点各1分,第二、三要点各2分。
  ⑤意思答对即可。
  答题温馨提醒:1、注意整体把握文本  2、要点意识须鲜明
  二、鉴赏类(作用型)
  1、作用型常见发问模式:开头有什么作用;某句某小节的作用;段内某材料或引言的作用;收束语的作用;
  2、“作用”型试题答题模式:
  句子对象本身的特点(一般为形容词)+下文中心指向(下文说的内容)+形式作用(过渡衔接、烘托、渲染、反衬、伏笔、铺垫、对比、呼应、张本等)
  1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
  ⑴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⑵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
  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
  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答题分析指导:
  ⑵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
  ①为了突出雾的特点; -------------------------   内容           
  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双管齐下
  ③行文生动活泼,增强      -----------------   形式                
  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二)分析巩固:
  1、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核按钮》P356 )
  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内容) 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形式)。
  答案组成:句子对象本身的特点(自己的生活经历)+下文中心指向(谈人生的孤绝境界)+形式作用(铺垫)
  2、07江苏高考《麦天》“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核按钮》 P367)
  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内容)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形式)
  答案组成:句子对象本身的特点(男人的劳累)+下(上)文中心指向(下文:心疼丈夫,上文:吃苦的日子到了)+形式作用(铺垫,呼应)
  3、07广东卷《泥泞》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核按钮》 P375)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内容)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形式)
  答案组成:句子对象本身的特点(美丽,丑陋)+下文中心句(制造了空前的泥泞)+形式作用(铺垫)
  注意点:
  一是对象意识:作用分析需要兼顾内容和形式,而内容往往由对象的个数决定答题点。
  二是全面意识:文中句段作用往往要考虑三点:对上文的承接,对下文的引导,句子本身的含义。
  三是写作技术意识:形式作用一般为结构作用(过渡衔接、反衬、伏笔、铺垫、对比、呼应、照应、张本)和表达作用(烘托,渲染)。
  四是前后句意识:借助画线句的前后半句启发思维。
  小结:答题时既要关照内容主旨又要关照形式技巧
  三、鉴赏评价类(表达技巧)
  1、常见发问模式
     运用了……手法(技巧)  表达了……(内容)  ……的好处是什么?分析……表达效果……
  2、答题模式:
  结合上下文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某某)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四、迁移练习:
  2008年四川卷《我爱水》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答: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总结:强化三种意识,做好散文阅读
  1、主旨辐射意识    2、 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意识   3、要点意识
  四、鉴赏作品的语言类
  (一)鉴赏语言命题的角度
  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炼字措辞的角度2、从选用句式的角度3、从修辞的角度
  (二)从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语言: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3、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二)语言风格使用术语:
  1.豪放   激越----阴柔   婉约     
  2.清新   明快----沉郁   含蓄
  3.质朴   通俗----华丽   典雅     
  4.潇洒   旷达----严谨   工整
  5.舒缓   平和----急骤   猛烈     
  6.活泼   幽默----细腻   隽永
  (三)表达效果术语:
  准确、形象、生动、清新、绚丽、质朴、明快、简洁、洗练、精当、含蓄有力、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四)语言特点术语
  语言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
  语言简洁洗练、简练利落,语言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言简意丰。
  语言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
  简笔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写景细腻、情景交融。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