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尝试

作者:不详  时间:2009/7/11 21:31:45  来源:sck_405 原创  人气:595
  俗话说:“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文”。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我想就本人再作文教学时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尝试,谈谈着重培养学生如下几种能力:
  一、 收集材料的能力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书生为了第二天的考试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的妻子看到他这个样子,安慰他说,考试有啥了不起,安心睡吧,难道考试会比女人生孩子更难受吗?书生回答说,女人生孩子虽然痛苦,但毕竟肚中有物,而我现在胸中无墨,怎样去应付明天的考试?考试没有知识积累不行,作文没有材料当然是不行的,上面这个小故事生动的说明收集材料的重要性。写作文如果没有材料如何下笔?
  而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感到难以下笔,言之无物。还没下比就怕了几分。鉴于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多接觸社會,收集各方面的信息,開闊視野,勸學日記,日積月累,就有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二、 审题、定题能力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不善于思考,通常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写作文前认真、细致地进行审题:对命题作文,应认真分析、弄清楚题目里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和范围,找出中心词,把握题目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明确题意要求,写作时,对文题中的每个词多应有交待,对题目要发挥得完满、透彻而且突出重点。这样,文章才算切题,明确题材、中心、写法、体裁;对题目有附加条件应一一记住,加以落实;对规定范围的作文,没有限定题目,则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范围选择合适自己的角度进行选材,确定中心,进而給文章定题;对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填充命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确定内容:(1)从语法结构的角度看,命题缺的是什么成分,就填充什么成分,(2)从选才角度看,你哪方面材料充实、感受深刻就填补哪一方面的题目。
  总之,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审题。
  三、 确定中心的能力
  学生写作文通常存在这样的毛病: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整篇文章犹如记流水帐。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把平时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熟悉的生活。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意义,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 组织材料的能力
  学生有了材料,确定了中心,还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把它们构成篇章,这就要求把零散的材料组织好,安排好先后顺序、详略、段落与层次,做到整体考虑,胸有成竹。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组织的能力,缩写的作文零乱、详略不当、层次不分、喧宾夺主、与中心无关的事例多,冲淡了主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前先写好提纲,教他们拟题钢的方法。
  一、 作文题目;二、中心思想;三、材料安排(或每段的段意)。
  五、 语言文字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正确的驾驭文字,运用生动的语言,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从而烘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国的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不够丰富,词汇贫乏,枯燥无味是常犯的毛病,更谈不上写作技巧。甚至有抄袭作文“依葫芦画瓢”的现象存在。正确辅导和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渠道积累词汇,开拓视野,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 自改作文能力
  学生作文写完以后 ,通常是不加修改就交上来。作文中常常出现错句、病句、重复罗嗦、辞不达意、标点错用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通过示范改作文,即把学生的习作抄在黑板上,通过一句一句的阅读联系上下文,找出存在的错误加以修改。然后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使学生意识到:修改确实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修改能促进认识的发展,
  养成字斟句酌的良好习惯。
  其次,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再向学生提出修改要求:一、原文内容不变,既不增添也不减少;二、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符号改准确;三、把不连贯、不通顺的句子改得连贯通顺;四、毫不吝啬地删去华而不实,重复罗嗦的句子;五、表达得不明确、不具体的地方可以添些语句,使句子更明确、更具体生动。
  最后让学生修改作文,针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评价别人的能力胜于评价自己的心理特点,先让学生互改作文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然后再从修改别人的作文逐步过度到修改自己的作文。
  以上六种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不少。写事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详略得当、条理清楚 ,做到有中心,前后呼应;写人时能围绕人物的品质特征选择典型事例表达中心;状物、写景也恰如其分。每次作文训练时,都能产生一定数量的优秀作文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