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作者:佚名 时间:2009/10/22 18:21:16 来源:zbz8892586 原创 人气:635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校工作中,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人处在中心位置。因此,依靠教师办学,促进学生成才,应成为治校兴校的重要方略。一方面,要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通过教师的主体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校本培训、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享受收获和快慰,涌动教育热情,树立教育理想。集体的温暖,群体的智慧,领导的扶植,变成了浓浓温情,变成了根植于心田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把教师视为办学主体,真正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讲实际,动实招,求实效。要把管理制度形成的过程变成统一认识,确立目标,明确要求的过程。变制度的限制为友情提示、真情引导和温馨关怀。办学思想的确定,办学目标的确立,办学思路与策略的落实,走群众路线,通过民主调查、小组征询、选题征文等方式集思广益,真正使教师在学校发展问题上,忧领导所忧,乐领导所乐,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荣共赢。
坚持以人为本,要以教师为本,更要以学生为本。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在被尊重、被关心、被信任中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教育与管理都应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充分体现对被教育者的尊重和关注,着眼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要把师爱作为师德的灵魂,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的心灵交汇、情感交融、情神共振的过程,拓宽爱的视野,提高爱的境界,升华爱的艺术。同时,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丰富文化活动,构建精神家园,提升校园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往校园、眷念校园。其次,要真正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领导和教师不能仅仅视其为工作对象,而是当作生命旅途中的伙伴,携手成长的朋友。要把校园还给学生,让校园扬溢诗情画意;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在参与经历中感受体验。再次,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丰富资源,改革内容,拓宽途径,着力把学生培养成现具世界眼光,又具现代意识,更具民族根基的中国人,为今后的人生奠定思想道德和人格的基础。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常规管理、课程内容、教育环境、教学过程等方面整体统筹,加大改革力度,实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进行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建立学习化校园,进行“头脑风暴”,实现观念更新,真正让每一颗星星都耀眼闪亮,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学校工作是否做到了科学发展,还要以家长的评价为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就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信号,因此,学校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都应以家长答应为底线,以家长满意为标准,以家长赞誉为追求,在办学方略、师资建设、教学实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真心实意地征询家长意见,向家长寻计问策。
学校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不能为了今后的发展而漠视师生的权益,也不能因为为了改善条件、提高绩效而影响学校及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办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宗旨,不能急功近利,肤浅浮躁;三是要结合实际,注重特色,教育均衡发展不能齐步走,一刀切,要结合自身基础优势和文化传统,办出特点,办出品位,促进学生各有所长的发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