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争取差生的合作
作者:guojiaxi 时间:2009/10/28 22:15:52 来源:guojiaxi 原创 人气:1261
差生由于在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再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也易和教师及其他学生发生冲突。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差生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由于长期遭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信心造成的。基于此,我们认为,克服差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差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自我概念。根据这一出发点,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采取下面几种具体的措施来克服差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争取差生积极的配合。
(一)不能歧视差生,更不能以语言打击差生,要与差生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差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以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自我防御机制。因为“首先使学生‘亲其师’,才能进一步‘信其道’”。在学校生活中,差生常常受到教师的歧视,结果是学生视老师如虎;教师则认为学生朽木不可雕。教师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抱着消极的态度。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时刻注意消除因为语文成绩差而给他们心理造成的阴影,把差生当作朋友,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在课间、课外活动中,常常加入他们的行列,主动解决他们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与他们建立愉快、平等的人际关系,这样无形之中就消除了差生的自卑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平时所谓的差生,因而感到老师对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可以信任的,于是学习时就不会迫于压力,而是发诸自觉心理。
(二)通过诱导差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语文的利器,当首推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差生成绩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有的反而智商水平较高,他们不乏好奇心、求知欲。差生一般表现为:上课不专心,精力分散,爱动贪玩。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善于发现和诱导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差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就能加以克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到这一点,比如,可以借助文艺形式,把课文内容融化在娓娓动听的故事里;可以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可以补充富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组织竞赛等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扣住差生的心弦,使他们学得津津有味。这样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加以诱导,不知不觉这些品质便转化成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便是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放大差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差生的成功之处,使差生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关注,更何况差生,学会赏识差生即抓住教育差生的本质。“赏识是人的生命阳光,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让差生感到被赏识、被期待,让差生充分发挥长处,最终创造奇迹。”
我们认为对差生,教师应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妨将他们划作“特区”,施行一些“优惠政策”。如写作文,我们可以允许差生选择自己要做的题目;在时间上,也不必限其当堂交卷。这样为他们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久而久之,他们便自觉地融入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于差生,我们还应强化优点,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哪怕是细微的)也给予及时的表扬。笔者以前所教班上有这么一位特别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当差,字写得歪斜难认,而且错别字较多,但是他在作文的立意、选材方面常常能别具一格,有独到之处,有时文章还写得比较出色。我就抓住他的优点,一方面经常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充分肯定成功之处,另一方面也不忘严格要求他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字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不造病句,讲究语法和修辞,进一步把作文写好,以作文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他的语文能力,结果这位差生参加高考,居然取得了一百零一分的成绩。
(四)教师还应重视经常教育差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事实,认识学习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形成稳定的学习责任感。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用意,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和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观察和研究差生的心理,我们发现差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无所谓,不过是老师、家长要我完成的任务而已,它与自己的未来生活并无多大关系。对此,我们不需作抽象说教,而让他们通过具体的事实认识到学习是个人生活的需要,是未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学习责任感。如我们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几个差生与自己一起参加会议,并让他们在一旁作记录,回来向全班汇报,虽然他们文字水平不高,但意识到自己的特殊使命。因而,在记录、整理到汇报的整个过程中,都极为认真。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认识到学习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形成稳定的学习责任感。
只要我们牢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振聋发聩的话语“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秉承于漪老师提出的“引导人,教育人,关怀人”宗旨;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研究和实践,差生在我们的教学领域中将会越来越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